第54章(1 / 1)

户部尚书韩文是内阁首辅刘健的坚定盟友,铲除八虎的斗争由他牵头。他选定担任户部侍郎的李梦阳起草檄文。草稿成后,韩文亲自修改。他说:“这个奏疏不可求文雅,文雅了恐怕皇上不懂,也不能太长,太长了恐怕皇上没耐心看完。”

最终,武宗看到的由韩文领衔九卿具名的奏疏是这样的:

臣等伏睹近日朝政日非,号令失当。中外皆言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斌、邱聚、刘瑾、高凤等,造作巧伪,****上心,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至导万人之尊与外人交易,狎昵媟亵,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志德。遂使天道失序,地气靡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考厥攸占,恐非吉兆。缘此辈细人,惟知蛊惑君上,自便其私。而不知昊天眷命,祖宗大业,皆在陛下一身。万一游宴损神,起居失节,虽齑粉若辈,何补于事!窃观前古阉宦误国,为祸尤烈,汉十常侍,唐甘露之变,其明验也。今永成等罪恶彰彰,若纵不治,将来益无忌惮,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奋乾纲,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潜消祸乱之阶,永保灵长之祚。

这篇奏疏只有短短的二百五十八字,但有着雷霆万钧之力。且用字简明,稍通文墨者都能读懂。武宗读完这篇奏疏,当场就吓得哭了起来。他平时只知贪玩,没想到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仓促之中,他派司礼中官李荣、王荣等到内阁商量解决的方法。武宗对八虎倚赖甚深,不想处死他们,提出将八人发配南京安置。谢迁不同意这种处理,执意要将八虎诛杀。刘健也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有李东阳口气缓和。李荣一天三次,来往于内阁与乾清宫之间,终究也没有统一意见。刘健等商议,第二天早晨朝中所有大臣伏在皇宫前诤谏,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岳作为内应,要武宗当面表态。这本是一件很机密的事,怎奈吏部尚书焦芳觊觎首辅之位既久,此时便向刘瑾告密。

当夜,八虎邀齐匍匐在武宗周围哭泣。刘瑾以头叩地说:“坑害我们的人是王岳,他暗中结识内阁大臣,想限制皇上的出入,所以想将我等八人先行处死。司礼监不维护皇上,反倒与左班文臣勾结,这件事请皇上明断。”武宗听罢,也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令逮捕王岳,提升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分别掌东厂和西厂。

第二天早晨消息传出,刘健、谢迁深感绝望,当天就上书乞求退休。李东阳听说后,也立即跟进请求致仕。朝廷旧例,辅臣致仕,必须要等到三番五次乞求之后,方可允许。但是新掌司礼监大权的刘瑾深恐刘健、谢迁去之不速,立即假传圣旨,同意二人归乡,只留李东阳一人。

就这样,李东阳当了内阁首辅。但李东阳知道,首辅之位如今已成烫手山芋。第二天,他再次请求致仕,武宗下诏安慰并挽留。

不几天,刘健与谢迁就辞京返回故乡。许多臣僚赶去送行,李东阳也赶了过去,在饯行宴上潸然泪下,刘健冷眼看着李东阳,正色说道:“你干吗要哭呢?假使当日你多说一句话,态度坚决一点,今天不也同我俩一样回老家了吗?”

听到这句话,李东阳默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