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1)

孝宗驾崩后第十一天,即五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即皇帝位,定次年为正德元年,是为武宗。他登基时只有十五岁,是明代第二个少年皇帝,第一个是英宗,登基时只有九岁。

两个月后,武宗加封内阁首辅刘健为左柱国,次辅李东阳、谢迁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一个月后,二人也都加封为柱国。但是,这种加封并没有让三位阁臣感激涕零。相反,皇权与相权的对立却是在武宗时代开始。

武宗登基后,对原来东宫的宦官全部重用。他们是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斌、张永、邱聚、高凤、罗祥八人。他们沆瀣一气,把持朝政,时人称为“八党”,也称作“八虎”。武宗登基后,几乎没干一件正事,每日里与八虎一起架鹰逐犬,寻花问柳。

首辅刘健坚持顾命大臣的职责,在数次劝导均不奏效的情况下,便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劝谏疏:

陛下登基诏出,中外欢呼,想望太平。今两月矣,未闻裁汰冗员几何,节省冗费几何。诏书所载,徒为空文。此阴阳所以失调,雨旸所以不若也。如监局、仓库、城门及四方守备内臣,增置数倍,朝廷养军匠,费巨万计,仅足供其驱使,宁可不汰!文武臣旷职偾事虚糜廪禄者,宁可不黜!画史、工匠滥授官职者多至数百人,宁可不罢!内承运库累岁支银数百余万,初无文簿司钥,库贮钱数百万未知有无,宁可不勾校!至如放遣先朝宫人,纵内苑珍禽奇兽,皆新政所当先,而陛下悉牵制不行,无以慰四海之望。

措辞虽然激烈,但重拳打在棉花上,无济于事。武宗“温语答之”,但一切照旧。身边的宦官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多。内廷的开支不是在节缩,而是在膨胀。八虎的气焰不是在收敛,而是更加嚣张!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都当过孝宗皇帝的老师,如今孝宗又把儿子托付给他们。知子莫若父,孝宗知道儿子的毛病,所以才说“东宫年幼,好逸乐,卿等当教之读书,辅导成德”这样的话。但是,这个重任三位大臣实难完成,老师是好老师,学生却绝不是好学生。

刘健屡屡上疏请武宗出席经筵听讲读书,武宗一味推诿。登基半年后,勉强听了一课,但第二天又传旨暂停。到正德元年(1506)的三月,当了十个月皇帝的武宗,总共出了三次经筵,听了三个半天课。他仍是每日游戏人生,一应国事,听凭八虎之首刘瑾摆布。此时,朝中正直大臣在刘健的带领下,决定向八虎宣战。

为争夺少年皇帝的控制权,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