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1)

——记孤臣李东阳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初六的下午,内阁辅臣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被太监李荣叫到乾清宫。此时,孝宗皇帝躺在乾清宫的病榻上,已是气息奄奄。见三位大臣来到跟前,他强打精神喃喃说道:“朕秉承国家大统十八年,现年三十六岁。这次患病恐怕再也不能好了,所以才把你们召来。”

看到孝宗皇帝痛苦的样子,刘健等三位大臣心下怆然。孝宗接着说:“朕自己知道天命,朕遵守祖宗法度,不敢稍有荒废怠慢,天下事务确实烦扰了你们。”

刘健安慰皇上,让他安心养病,国事他们会尽力办好。孝宗微微摇头,继续交代:“东宫太子已经十五岁了,还没有选择婚配,你们要立即命令礼部操办这件事。”三大臣齐声答应“遵命”。孝宗于是命司礼太监李荣入内起草传位遗诏。拟毕,孝宗拉着刘健的手,颤抖着说:“你们三人这些年辅佐朕,用心良苦,朕心里都知道。东宫太子年幼,性好贪玩,你们应当教育他读书,把他辅导成一个有才有德的君主。”

后事交代完毕,孝宗疲乏地闭上眼睛,三大臣退下。

第二天午时,即五月七日,孝宗去世。

孝宗名朱祐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从仁宗皇帝开始,兹后明朝皇帝,大多寿命不长。仁宗四十八岁,宣宗三十七岁,英宗三十八岁,景皇帝三十岁,宪宗四十一岁。出现这种情况,与他们毫无节制的酒色生活有关。

孝宗是宪宗的太子。其出生颇为传奇。宪宗登基后玩“姐弟恋”,对比他大十六岁的万贵妃宠爱不衰。万贵妃很想为宪宗生一个儿子,但诸般努力皆不奏效。因此,只要宫中有哪位嫔妃宫女怀孕,她一律设法让其堕胎流产。孝宗的生母姓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宪宗与她仅有一次“亲密接触”,就导致怀孕。宫中太监怕宪宗无后,于是设法将纪宫女保护起来,让她秘密生育。孝宗长到六岁,连胎毛都未曾剃过,每日躲避,属于“黑户口”。见到父皇后,他迅速被立为太子。就在那一天,他的已被封为淑妃的生母突然病逝。有人猜测,还是万贵妃对其下了毒手。

由于孝宗有了这种凄惨的童年经历,所以他存在一种悲天悯人的精神。《明史》赞:“孝宗之为明贤君,有以哉!恭俭自饬,而明于任人。”史家评价他是继仁宗、宣宗之后的一位中兴君主,甚至将他与宋仁宗相比。宋仁宗时的国家气象是:“国未尝无嬖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

君子用其德,小人用其能。这是圣君帝王用人策略之一。朝中有小人不怕,就怕小人成势而殃及善类。孝宗信任宦官,这是他为后世政治留下的隐患。但他保护君子,使得国家有中兴之象。他去世前内阁的三位辅臣,都是既有道德底线又有治国能力的股肱之臣。

多少年后,当李东阳当了武宗一朝的首辅,他仍对孝宗怀念不已。在孝宗的忌日,他先后写过几首诗。其中一首写道:

秘殿森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

孤臣林壑余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

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

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

(《五月七日》)

李东阳在诗中自称“孤臣”,其意一是指三位顾命大臣只剩下他一个;二是指朝中“小人道长,君子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