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后记
2009年春节过后,我开始了《一座山,两个人》这部长篇散文的创作。我写完以上这些篇章时,竟然感到全身疲软。七万多字,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几乎每天都写,每天都处在一种极度的兴奋和冲动中。奇异的是,几乎每一篇都不用做什么构思。如此速度,如此状态,在我的写作经历里是没有过的。
这本书,是我——一个文人九年间断断续续的乡野里朴素而真诚的生活。全文始终以山居为背景,记录着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有的故事和经历,都离不开那座山,离不开我与老伯的缘分。也许,我的文字极其浅薄,但点点滴滴之间,亦可略见乡野中的民情、世情、风情。在此,我不想提出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只是想认真地记述这座山里所发生的真实的事情。
从入山到现在,我对那儿的热情和热爱丝毫未减。我知道故事还没有结束,甚至相信还有更精彩的在后面发生。但老伯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也四十七岁了。我不得不忧虑,再过些时日,老伯也许不能动弹了,我也将要年过半百了,我还能去吗?或者,万一老伯不在人世,那儿肯定没有了人烟,我还能去吗?要知道,老伯的亲人是不会到山里去住的。而且,他们会不会像老伯那样接纳我呢?
我不敢想象,没有人的时候,我的止嚣庐会是怎么个样子。
所以,我只好提起了笔。
最好,大家都好好活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样,我就能坚持到山里去,坚持写下去。
2009年3月15日初稿
2009年6月5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