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也是激励的一部分。家长批评孩子,目的都在于激发孩子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效应,产生出最大效果。
小苏,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小苏家庭条件颇为优越,爸爸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妈妈在政府机关上班。小苏的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经常为教育小苏发生矛盾,爸爸妈妈希望爷爷奶奶严厉一点,而爷爷奶奶认为家里总共才一个孩子,孩子尚小,对小苏宠爱一点也没有关系。无奈,小苏的爸爸妈妈只能买了一套新房,和爷爷奶奶分居,亲自督促起小苏来。小苏进入一年级以后,经常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常和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前天下午,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来告状,反映小苏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其他同学。为此,妈妈严厉批评了小苏,哪知小苏竟然不买账,和妈妈回嘴,搞得妈妈很恼火。前天,小苏在小区玩耍时,又把小区的小朋友打哭了,爸爸立即走下去,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严厉批评了小苏,哪知小苏竟然不服气,一双眼睛一直盯着爸爸。看到孩子的这种情形,爸爸心中感到非常无奈,不知道该如何批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误,犯了错就要受到批评。不正确的批评方式,甚至打骂孩子,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批评孩子呢?
1.批评应简洁易懂
心理学研究表明,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批评,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说得越多,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相反,如果家长保持沉默或者片言只语,孩子的心理反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2.批评要有理有据
当家长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有理有据,千万不要冤枉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而且批评孩子时拿出足够的证据,孩子听了也会心服口服。
3.批评要文明用语
家长批评孩子时特别要注意不带粗口,一些骂人的、非常难听的话不能用在孩子身上,这些脏话不仅达不到批评孩子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学会了骂人。同时家长批评孩子时,也不能动不动就贬低孩子,尤其不能数落孩子的短处,否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也就起不到教育警醒的作用。
4.批评要单独进行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教育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难为情、很没有面子,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不服气等心理。所以还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单独地批评孩子,这样做孩子才能听得下去。
5.批评要讲究时机
批评孩子时,亲子间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家长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对父母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家长不要在早上批评孩子,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带有挫折感;也不要在家人一起吃饭时批评孩子,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宁静的家庭氛围;更不要在情绪不稳定时批评孩子,家长情绪不稳定时,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
6.批评要先褒后贬
家长批评孩子时,首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赞美孩子的优点;其次,要委婉指出孩子的不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与缺点;最后,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指出孩子今后努力的方法。这样批评孩子,孩子不仅会接受,而且容易改正。
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孩子应该在家长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怀,有艺术的批评会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改正,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家长如果批评不当,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孩子心理发展受挫,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批评教育孩子,靠强制、压服是行不通的,只有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抛弃自己的错误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有可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