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小茜,女,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小茜是班级的文艺委员,人长得很漂亮,学习成绩也很好,工作能力也很强,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上周四下午,第二节课课间,小茜坐在教室里正准备上第三节美术课,只见班级里的王芳和张奇两个人一边大吵一边飞奔过来,王芳不小心把小茜的笔盒碰到了地上,王芳赶快给小茜道歉,并低头整理起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用品。小茜看到自己的文具散了一地,气愤得眼睛里直冒火,牙齿咬得嘎嘎响,走过去狠狠地推了王芳一下,只见王芳摔了个狗吃屎,嘴唇也摔破了,鲜血直流。班主任老师了解这个情况以后,批评了小茜,小茜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今后一定提高自控能力。谁知这件事情刚处理结束,晚上小茜做完作业后,正在客厅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看到一半时,小茜妈妈叫小茜睡觉,叫了三遍,小茜竟然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端坐在电视机前照看不误,小茜妈妈无奈只能走上前去关闭了电视机。看到妈妈不让她看心爱的动画片,小茜一下子没控制好嚎啕大哭并在地上打起滚来,弄得小茜妈妈不知所措。

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这既与孩子的生理发展密切相关,孩子的神经纤维髓鞘化未完善,神经兴奋强于抑制;又与孩子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如果家长经常溺爱、迁就孩子,任其所为,那么孩子必然失去自控力;还与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不一致有关,由于家庭成员有的主张对孩子严一点,有的主张对孩子松一点,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导致孩子有机可乘,自控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差的孩子过于任性、冲动,会影响孩子人际关系和智能发展,造成性格偏异。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呢?

1.舍冷漠谋热情——提高积极关注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对孩子积极关注,孩子顺从、合作的行为就比较多。如果家长呵斥、冷漠孩子,不能满足孩子需要,孩子就会不合作、不听话。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让孩子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2.舍小利谋大利——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做事情往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为了当前的小**,放弃了以后的大利益,这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孩子虽然知道吃糖有害牙齿,但是这个害处发生在将来,孩子目前既看不见危害,也感觉不到什么痛苦,而吃糖马上就能满足口感,带来快乐,所以它对孩子的**力很大,最后终于情感战胜理智,孩子吃了糖。因此,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舍小利谋大利”的能力,控制当前的**,积累延迟满足带来的积极体验。

3.舍无聊谋有趣——提高积极等待的能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在某些等待的场合表现得比较弱,比如,在电影院等待放映,在机场候机,在电视机前等待少儿节目,小朋友排队等待……一般情况下,孩子会有三种表现:一种是特别闹,拳打脚踢、活蹦乱跳的;另一种是坐着发呆,虽然不惹事,但无所事事,也属于消极等待;还有一种是做一些有趣的小事情,使自己活跃而不喧闹,不会感觉到等待的漫长和无聊,这属于积极等待。积极等待的时光有时需要家长一起参与,引导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做些小游戏,开展小活动,在漫漫的等待中帮助孩子找到乐趣。

4.舍急躁谋渐进——提高坚持不懈的毅力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世界,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增强家长的教育影响。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家长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训斥压制;对于孩子良好的自控行为,家长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5.舍固化谋转变——提高控制观念的能力

自我控制是指孩子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能够抑制已有的想法和行为,并根据新规则调整自己出现相应的新观念、新态度和新行为。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或者遇到一件事临场发挥出现的,是在日常生活家长训练下逐渐习得的。

6.舍强加谋自觉——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家长要坚持说理,要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孩子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已经很晚了,孩子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去睡,家长若硬拖他去睡,一定会引起他的情绪对立,这时可以耐心地对孩子说:“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来,到学校就会迟到,会影响班级,还会使爸爸妈妈迟到”等。如果孩子仍不听从,家长可以适当冷落、忽视孩子或者暂停、取消孩子的某些权利。家长坚持这么做,不迁就孩子,又不放弃耐心地说道理,久之就会使孩子渐渐学会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增强自我控制力。

自我控制力是儿童意志发展的基础,坚强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备条件。自我控制力是孩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孩子以后的顺利成长。控制力强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不会因情绪失控而与人发生冲突或做错事情,控制力弱的孩子则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家长要创设适宜的、宽松的、温馨的环境,最大化地发挥家规家道家训的魅力,指导孩子自我规划、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孩子的负面情绪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比如,运动、涂鸦、唱歌、大喊等,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