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自满是一种内在的情绪状态,是指一种膨胀与炫耀个人地位或成就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家庭和学校过分夸大孩子优点,导致孩子对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心理上自负自满,在语言上飞扬跋扈,在行为上唯我独尊。当人低估自己的时候会自卑,而高估的时候表现为自负或者骄傲。
小彩,女,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小彩是个聪明可爱的女孩,不仅成绩优秀,还能歌善舞,发展全面。在学校,领导看着喜欢,班主任更是视为“骨干”;在家里,全家人又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渐渐地小彩自命不凡起来,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总想有机会显示一下自己,如果爸爸妈妈说别人的孩子某方面挺好的,小彩就很不服气,说人家坏话。如果遇到不如自己的孩子或者某些问题自己知道而朋友不懂时,总爱说“连这都不知道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你真是个笨蛋”等,借此蔑视和嘲笑别人,搞得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一次,一个受到嘲笑的孩子反嘲小彩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千金小姐还是公主啊?”气得小彩大哭大闹,幸好老师及时出面调解,才勉强使两个人和解。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不满,上周班干部竞选她落选了,回到家里就哭了起来,中午的饭都不吃,边哭边说:“除了我,没人能当班委干部,他们凭什么不选我啊?”
英国哲学家穆勒曾说过:“骄傲自满是早熟儿童的大敌。骄傲,多么天才的儿童也要毁掉。”一个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的孩子,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墙壁,孩子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变得狭隘、自私、情绪化,这对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那么,应该如何矫正孩子的骄傲心理呢?
1.多一点体验少一点说教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没有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家长帮助孩子认识骄傲自满的害处,忌讳使用生硬的说教,最好能将道理融会于故事或者日常生活场景中,采用寓意故事和教育动画增加孩子的体验,让孩子懂得自己还小,知识少,经验少。这样孩子才能包容万物,才能使自己日益充实和丰富。
2.多一点平等少一点特殊
在家庭中,家长要把孩子当作普通一员,不要让他成为“中心人物”。家里来客人时,不要让孩子过多地表现自己,更不要在客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做家务时,孩子也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外出游玩时,要让孩子懂得宽容和谦让;要让孩子经常感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3.多一点挫折少一点顺境
挫折既是一种磨难,又是一笔财富,能使孩子心智更加成熟。家长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孩子对逆境的忍受能力。比如,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竞赛游戏,下棋、打扑克、体育比赛、智力竞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孩子有输有赢,输的次数多于赢的次数。当孩子失败时,教育孩子学会调节自己不愉快的情绪,经受失败的考验,这对克服孩子的骄傲情绪是非常有益的。
4.多一点要求少一点随意
家长要对孩子提出较高的目标和任务,使孩子看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交给孩子的任务应有一定难度,让孩子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使孩子经常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取得别人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不仅是良好的学习态度,更是为人处世的必要准则。孩子具有谦虚的品德,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发展,可以不断地用知识来丰富自己,具有包容万物的美德,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赞扬;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的人,必然无人欣赏,甚至遭人厌恶。作为家长,让孩子养成谦虚的好品质,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使孩子受益匪浅,定会让孩子体会到学无止境和百尺竿头更须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