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就是拥有进取之心。同样,孩子一生有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进取心的强烈程度。

小佩,女,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小佩在乡下上完幼儿园,上小学时爸爸妈妈为他选择了一所城里的优质小学。小佩进入一年级以后,爸爸妈妈心里忐忑不安,担心这个在乡下放养久了的、黝黑粗壮的土孩子,没法适应城市里的学校氛围。可是没有想到进入一年级才一个月,小佩就被选为班长。当小佩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消息时,一开始爸爸妈妈以为是班主任故意这么做来鼓励他的,可没想到小佩却说:“今天早上开班会时,老师问全班同学有谁愿意当班长,我是第一个举手说要当的人,所以老师和同学就让我当啦!”10月份学校里举行一年级学生队列比赛,结果小佩发错了口令,让全班同学在竞赛中转错了方向,小佩就回家反复练习队列口令,终于带领班级在11月份的队列比赛中获得了年级第一。上个月,班级里进行语文和数学目标检测,小佩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9分,看到班级里有两位同学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小佩回家懊悔不已,对爸爸妈妈说:“我考试时太粗心了,我要一点细致,争取下次语文和数学都考满分。”看到女儿这种进取心理,小佩的爸爸妈妈心底里由衷地感到骄傲。

海伦·凯勒曾说过:“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孩子有了进取心以后,也就有了好好学习的动力,孩子就会为自己设定较高的工作目标,勇于迎接挑战,渴望有所建树,争取更大更好的发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呢?

1.支持孩子的想法

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重视,就会把想法付诸行动,价值感也随之提高。如果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做得不够完美,总是打击孩子的想法,时间一长,孩子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逐渐变得消极、落后。

2.表达合适的期望

在孩子的世界中,未来因不可掌握而好比无边的夜,家长的希望犹如一只探照灯给孩子指明了方向。家长应适时表达对孩子的期望,给予孩子无形的力量。比如,“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力争上游的人。”等。家长反复期望,孩子就有了主动性和进取性,就会主动朝家长希望的方向努力。

3.赋予选择的机会

实践证明,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有助于建立自信。家长要指导孩子作出明智的选择,并要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比如,让孩子选择理想目标,让孩子选择艺术爱好,让孩子选择运动项目,让孩子选择活动方案等,孩子自己作出了选择,就会全力以赴,就能不断进取。

4.给以积极的鼓励

家长要为孩子制造一些成功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称赞孩子所做的努力,表彰孩子的成就,特别是家长发现了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喜形于色,把这份欣喜表达给孩子,激励孩子继续向前迈进。

5.拓展孩子的视野。

现代孩子缺少接触社会的机会,封闭教育让孩子失去了自然成长的土壤,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窄、思想僵化,失去进取心。家长既可以要孩子接触各种先进人物,让孩子感受先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比如,运动员的朝气蓬勃,武警的威严英勇,劳模的踏实勤奋……又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科学著作,了解天文地理、历史变化和人体奥秘;还可以领着孩子外出观光旅游,让孩子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秀美风景,拓宽孩子的视野。

心理学认为,进取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学习进步的前提,是孩子今后事业乃至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础。积极进取的心态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外化为高尚的品行,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让孩子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不断地前进。家长给孩子尊重,给孩子鼓励,给孩子自信,给孩子空间,给孩子机会,孩子就会积极进取,就会在前进道路上体验着成长的快乐,经历着成长的苦涩,收获着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