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就是有目的地注意某个事物并试图更深入认识该事物的过程。观察力是指有目的、主动地考察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是促使观察保持高效率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虽有观察的意愿,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积极观察的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够深入,观察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很难持续进行观察。

小花,女,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小花家半月前新买了一盆芦荟,看到这么漂亮的植物,小花简直开心死了。看到女儿这么喜欢芦荟,爸爸妈妈就把养护芦荟的任务交给了小花,要求小花定期为芦荟浇水施肥。小花接受任务以后,对芦荟照顾得可谓尽心尽力,有时在芦荟旁一待就要半个小时。上周小花写了一篇芦荟的观察日记,“芦荟长的长长的,它的叶子细细的,叶根宽,顶端尖;叶子呈粉绿色,上面有白色的点,随着叶片的生长白点逐渐消失,叶子四周长着像刺一样的小齿。”上周六下午,小花和爸爸妈妈到农村去玩,小花看到田里刚收获上来的冬瓜,忍不住抱在怀里,回到家也写了一篇观察日记,“冬瓜外观是长圆形的,它皮的表面像涂了一层“白粉”,“白粉”下面的颜色是深绿色的。切开里面果肉是白色的,里面的籽一颗颗就像我们吃的南瓜子那么大。”读着小花的观察日记,爸爸妈妈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想不到小花的观察能力真强。

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很有价值,是孩子获取更多关于身边事物信息、丰富表象、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基础,对于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奠基意义。观察决定着科学研究的程序和结果,没有精确的观察不可能进行科学研究的。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力呢?

1.创造多种观察机会

家长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提出观察任务,逐步帮助孩子形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比如,可以随时要求孩子观察花盆中的蚂蚁、太阳光中的灰尘、天空中的云彩等,让孩子学会留意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引发孩子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丰富科学观察知识

孩子的知识经验来自于观察,良好的观察力是获得丰富知识经验的前提条件。反过来,丰富的知识经验又能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提高观察力水平。比如,孩子观察了金鱼,遇到机会会主动去观察其他鱼类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相应地,孩子就会了解越来越多鱼类的知识,就会去观察更多的有关水中生物。可以说,知识经验越丰富,孩子的观察愿望越强烈,观察也越细致、有效,观察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3.培养浓厚观察兴趣

由于观察敏锐性的差异,孩子在不同事物的观察上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因此,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发展观察能力的前提条件。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可以引导孩子始终在兴趣中逐步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比如,在户外散步时,孩子发现雨后的蜘蛛网,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去观察,了解昆虫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共同特点等,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欲望,进而引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

4.学习科学观察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可以逐步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的方法有:

(1)引导孩子在观察时把握一定的顺序。既可以从左往右观察,也可以从上往下观察,还可以从外向里的观察,从近到远观察;比如,从外到里观察苹果、番茄、香蕉等的异同点;从上到下观察一幅画;从左到右地观察绘本;从近到远地观察建筑、游乐设施等。

(2)追踪观察。学会渐进地观察事物,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如,观察鲜花开放到结果的过程等。

(3)分类观察。从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状态等多方面去观察,从而进行分类,比如整理书包,可以把课本和课本放一起,作业本和作业本放一起,铅笔、尺、橡皮等学习用具放一起等。

(4)对比观察。在培养孩子观察力的过程中,教会孩子注意分析和比较,比如,香樟树叶和冬青树叶的异同等,从中找到线索,解决问题。

(5)本征观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探寻事物的本质。比如,连续观察一个月当中月亮的变化过程,讨论并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了解月相的完整变化过程,然后概括月亮的变化规律,透过表象看到内在的规律,促进孩子对事物深入的了解。

5.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家长在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力求让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比如,观察水果时,可以让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尝,从而获得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也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大千世界,亲眼看看破土而出的各种各样的禾苗大小,亲耳听听优美动听的蝉鸣鸟叫,亲手摸摸饱满飘香的麦粒谷穗,亲口尝尝凉而爽口的雪花冰块,从而认识春夏秋冬四季。通过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帮助孩子逐步具备辨别、分析、判断的能力。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的这段话说明,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取得重要成就非常重要。观察能力不仅是科学家取得创造成就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孩子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基本能力。它是思维的“触角”,是认识的出发点。作为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提供观察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启发孩子思考,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开启孩子的智慧大门,提高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