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力是指对孩子学习进步起促进作用的力量。学习动力是推动孩子学习活动的源泉,能够影响孩子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直接推动孩子进行学习活动的决定因素。

小田,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据老师反映,小田最近的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叫到他回答他就说,老师不叫也不举手;每天回家做家庭作业,小田总要嘟嘟囔囔埋怨一番,不是抱怨老师布置太多了,就是责怪作业题目太难了;有时作业没有做好,爸爸揍小田,揍完后小田对小伙伴说:“打就打吧,又不会把我打死,叫我做作业真的比死都难过。”双休日在家里几乎不看书,在爸爸妈妈的再三督促下,才稀里哗啦地翻上几页,走马观花地看上几行;对考试成绩也不在乎,上次数学考试考了59分,妈妈批评他,小田还振振有词地说:“班级里还有同学考了53分呢,我们班长才考了81分”;看到孩子这种不思进取的状态,小田的爸爸妈妈真的有点无可奈何。

学习动力与孩子思想认识、家庭压力和学习方式等因素有关。孩子的学习动力产生于需要,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就要重视研究孩子的现实需要,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孩子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内化为孩子的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性、有恒性等学习品质。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呢?

1.心理层面:痛苦少一些快乐多一些

家长不能用打骂的方式,通过让孩子痛苦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动力。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孩子要么被压服,要么和家长反抗,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只有指导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将玩和学结合起来,孩子才能感觉到学习快乐、身心愉悦。

2.心理层面:肯定多一点否定少一点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孩子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些赞赏和表扬,可以给予孩子微笑的脸庞和满意的眼神,可以给予孩子情理交融的评语和肯定美丽的语言,可以给予孩子代币奖赏或精神鼓励,以激起孩子的荣誉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增强孩子的自主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便是那知时节的好雨,这好雨定能滋润着孩子充满生机的心田,使这片心田结出累累硕果。

3.成就方面:成功多一些打击少一些

成就动力强的孩子,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充满信心;成就动力弱的孩子,非常害怕失败,对未来忧心忡忡。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成就动力,创造孩子成功的机会,使孩子的学习动力持久化。对于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家长要教会孩子心理调节的方法,防止孩子在失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4.亲情方面:和谐多一点对抗少一点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这也是很重要的学习动力。家长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和孩子亲密地交流,不断用语言和行动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只有当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失败和挫折、克服困难和错误时,孩子才能获得足够的学习动力。

5.理想层面:控制少一点自由多一点

不少家长总喜欢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控制孩子的未来,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家长给孩子一些自由,让孩子进行各式各样的试验,获得大量第一手的经验,循序渐进地发展,既不一蹴而就,又不拔苗助长,既不强迫孩子,又不盲目攀比,才能更好帮助孩子实现理想,孩子学习的动力才会更足。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炒货;从里面突破,是生命。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备受众多家长的关注,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在孩子学习动力的驱使下完成的,孩子的学习动力足了,学习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作为家长,就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对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时加以引导,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孩子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成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