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述
本章从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出发来认识什么是教育制度,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体系进行简单介绍。明确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详细阐述了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从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制度改革趋势两个方面来论述当代教育制度改革。
结构图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你应该能够做到:
1.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2.了解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掌握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
4.运用本章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5.理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读前反思
学习本章之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2.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3.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引导案例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开始普及义务教育。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置文部省,作为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掌管全国各府县的学校和一切教育事业。文部省成立后,立即着手创建国民教育制度,通过对欧美教育制度的考察、国内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和新型学校的实验研究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实施,于1872年8月颁布了《学制》。普及小学教育是《学制》实施的首要任务,其规定小学教育共8年,分为各4年的上下等,6岁入学,原则上学龄期内必须就学。为完成这一任务,日本政府采取了强制、干涉的政策。地方官和文部省派遣的学区监督采取了强硬的奖励就学措施。有的劝诱儿童入学,有的用强压手段胁迫民众送子女上学。尽管措施严厉,但是其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并未取得预期的大增长,至1878年,其入学率也只是从1873年的28.13%提高到41.26%。其原因在于《学制》过于理想化,脱离各地方实际,并且实行学费由国民负担的原则也加重了民众的负担。这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再加上民众对地税改正令和征兵令的不满,各地不断发生抗议政府新政的暴动事件,有的甚至烧毁学校。
1879年9月,明治政府颁布《教育令》,同时废除《学制》。《教育令》是借鉴美国教育经验实施的非强制的“自由教育令”。在义务教育方面,其内容与《学制》有较大变化,如由儿童6~14岁学龄期内原则上必须就学,改为在学龄期内至少接受16个月的普通教育;由公立小学学习年限为8年,改为允许缩短至4年,且4年中每年只要学习4个月以上即可;由学费由民众负担,改为政府对学校实施补助,且是否收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然而,《教育令》颁布后,不仅没有解决教育思想上的混乱和教育制度上的问题,反而造成教育事业的普遍衰退。其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也急剧下跌,1879年跌至41.16%,1880年跌至41.06%。
针对《教育令》实施后的教育衰退现象,1881年12月,日本政府对《教育令》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教育令》强调了就学义务,将原规定的最低就学限度16个月改为3年,每年授课必须在32周以上,每天授课时数为3~6学时,最低不得少于3学时;严格监督儿童入学,适龄儿童如不能就学必须由郡长或区长亲自批准。
明治中期(1885—1894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健全,日本教育由改革试验阶段进入确立国家主义教育体制阶段。1886年,日本政府废除《教育令》,颁布各级各类学校的《学校令》,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学校的控制,其中《小学校令》规定4年制寻常小学校是义务教育。1890年10月又重新修改《小学校令》,把寻常小学校的修业年限规定为3年或者4年。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儿童的就学率也不断上升。1895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61.24%,到了1900年则达到81.48%,因而日本政府为适应初等教育的发展,使国民教育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于1896—1900年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国库补助系列法案,从经费上保障了义务教育制度的顺利实施;之后又于1900年8月再次修改、颁布了新的《小学校令》。新令中规定,寻常小学校的修业年限为4年,高等小学校为2年、3年或4年,依此废除了1890年规定的3年制寻常小学校,从而将义务教育年限统一为4年;学龄儿童监护人从儿童就学开始到就学结束负有使儿童入学的义务;公立寻常小学校免收学费,实施4年免费义务教育;鼓励2年制高等小学校与寻常小学校并设,从而为以后实施6年制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上述规定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使日本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02年其学龄儿童入学率突破90%,达到91.57%;1905年达到95.62%;1906年则达到96.51%。
基于其小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愈发重视国民教育的日本政府又于1907年3月修改、颁布了《小学校令》,将寻常小学校的修业年限由4年改为6年,义务教育年限也由4年延长为6年。之后,日本曾于1941年意图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8年,但因战争状态未能实现。
1947年3月,日本政府公布实施《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仿照美国建立了单轨制的“六三三四”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起初,日本政府考虑其经济状况,对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持消极态度,是迫于占领军的压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不得已而为之。后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好转,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并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约占国家教育经费的70%),使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实现。
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开始着手推行高中教育免费政策,并于2010年3月推动参议院通过了高中教育免费法案。该法案规定公立高中将开始实施免费教育,而私立高中的学生将视其家庭收入获得每年11.88万到23.76万日元的教育补贴。2013年8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公明党就高中免费教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家庭年收入低于900万日元作为高中免费教育对象,并拟从2014年度开始实施这一制度。预计该法案正式施行后,大部分日本家庭子女将受益。
资料来源:2000年前的内容根据王桂编著《日本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梁忠义主编《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的有关内容编写;2000年后的内容根据我国权威媒体的有关报道编写。
在制度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一般认为,制度是事物发展由可能走向现实的中介,是事物运作效率之源。如果由于制度无力、制度漏洞和制度缺乏等情况导致制度不在场,或者制度结构单一,制度分化水平太低,或者制度结构中存有比较严重的冲突,那么,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将是举步维艰的,教育事业概莫能外。随着社会发展与人类需要日趋多元化,教育活动与教育问题日趋复杂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制度之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希冀通过教育制度来充分保障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转,有效达成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