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各个要素的地位如何?
教育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与生产活动有着高度的类似。但生产活动的结果是物质产品生产,而教育活动的结果则是精神产品与人的生产,这又使二者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由于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之人们在分析教育活动的结构时持有不同的视角,因此,对教育活动要素的概括也不完全一样。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成分。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本书主要指微观上的构成要素。
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与“学”两种活动,更确切地说,是“教”与“学”两种活动构成了教育。虽然参与教育活动的所有人都有“教”与“学”的责任或义务,但各自的职责重点不同,一部分人主要以“教”为职责,一部分人主要以“学”为职责。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教育过程不同于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过程,它是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所以,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就谈不上教育。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他把受教育者作为“教”的对象,以教育影响为手段,把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作为活动目的,力求使自己“教”的对象的身心发展合乎社会的变化。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的表现为: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是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名家语录
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尊严;教师是社会的公仆,被专门从人群中选出来,负有维持正当的社会秩序并确保社会健康发展的使命。从这个方面说,教师永远是真正福音的先知,是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约翰·杜威
二、受教育者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在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随着世界范围内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和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的实行,教育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一个人从生命形成(胎教)到死亡的整个一生和全社会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民族和阶级的所有人,其中学校里的学生是受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受教育者是求知的个体,是不成熟的个体,是可塑性极强的个体。
名家语录
人生来就是一种“有缺陷的动物”,其生物装备(由于缺少先天的武装,缺少保护性皮毛等)相对动物来说是具有很大弱点的,因此只能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在某种文化中,才有生活能力。
——O.F.博尔诺夫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老师怎样教,都无法替代学生的学。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年龄的教育对象时,必须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确定内容的组织、输出方式、语言特点、教学方法等,才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三、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教育内容在教育要素中的地位是: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所提出的教育要求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现有水平的差距,这是教育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内在基础。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教育内容作为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能否解决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关键在于教育内容本身选编的科学性。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教育的内容和进程,选择教育内容的难度,增减教育内容的分量,发掘教育内容的价值,最终达到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教育内容包括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内容传授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
物质手段主要是指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科技馆、图书馆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中其他信息的载体。然而,同样的教育内容,可使用不同的媒体。随着媒体的发展,教育的组织形式、方法、效果等都会发生变化。教育媒体具有多种形式,包括从最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到图片、书面印刷物、录音磁带、录像带、投影、幻灯片、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虚拟技术等。它们的形式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活动的日趋普及化、个别化而越来越丰富多彩和综合化。
信息窗
电子白板:现代教育媒体
电子白板是一种安装在教室内的全新多媒体教学设备,通常由台式计算机、触摸式白板、投影仪、音响、话筒等电子设备组成。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像普通白板或教学黑板一样直接用笔书写。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电子白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须粉笔
教师和学生用外形像粉笔的白板笔甚至手指,就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粉笔的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使用粉笔产生的各种危害,又节省了资源,全面实现健康、环保、节能的教学模式。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并且可以随时书写或标注。教学过程可以轻松保存成教学录像发给学生,学生无须边听讲边做笔记,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研究教学录像,以提高教学水平。
●强大的计算机多媒体工具
电子白板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提高了视听效果。电子白板中的拖放、照相、隐藏、拉幕、涂色、匹配、即时反馈等功能模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就教育者的教法而言,有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与实践的方法;就受教育者的学法而言,有发现式和接受式两大类。
从以上我们对教育活动构成要素及其作用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是开展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四要素,它们在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这四个要素中,主要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这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教包括两层含义,即传授知识、传递思想,启发诱导、感化影响,也就是传授知识、思想与教给学生如何学习、修养的方法。学也包含着两层含义,即学习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和学会学习及修养的方法。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是学校的教学活动。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推动受教育者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