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理想教育文化概念的建立
(要点)生命个体自身要件、所在生命群体要件、个体与所在群体关系态要件、生命个体之间关系态要件。我们称之为生命个体追求生命最优的“四要件”。
我们把形成关注生命个体生长全过程,以追求生命个体幸福生活为目的的教育文化称为“理想教育文化”。
前面讨论过,生命个体的存在必须建立在生命群体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生命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建立关系态,以此使生命个体形成某种组织团体。当然,众多的组织团体就构成了人类社会。
人类古代社会,由于流动性较大,以氏族、部落为人类生命个体的基本组织团体。近现代社会,“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团体。近现代社会,人类生命个体居住相对固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人类居住区域为基本要件,建立区域性组织团体——城市构建了“社区”组织,农村构建了“行政村”(多个较小的自然村构成行政村,较大的自然村就是一个行政村)组织。如果按居住区地域进行扩大,城市就构建了“街道”“城区(市管县)”“城市”。农村就构建了“乡(镇)”“县(县级市、旗)”“地区(市、州、盟)”“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地区,设“特别行政区”。由众多农村、城市、特别行政区等组织团体构成国家组织机构。除按居住区域形成的组织团体外,还可按照工作职能,如教育系统、工商系统、法律系统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组建组织团体,因此,人类社会就存在正式的、非正式的、较大的、较小的各类组织团体。当然较大的组织团体可进一步划分为较小的组织团体。由此得出结论,人类生命个体在存在的过程中始终处在组织团体中,抑或是始终构建人类生命个体之间的关系态。
教育从产生开始就赋予了使人类生命个体实现生命最优的任务。因此,要实现人类生命个体追求生命最优,就要依靠对生命个体的教育实现其追求生命最优,进而实现群体生命最优的进步。然而,对生命个体的教育状况又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类生命个体自身、所在的生命群体、生命个体与所在群体及构成所在人类生命群体的生命个体之间关系态的建构。我们称上述四方面为生命个体追求生命最优的“四要件”,即生命个体自身要件、所在生命群体要件、个体与所在群体关系态要件、生命个体之间关系态要件。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关心自身要件教育的教育家很多,诸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关于个体要件方面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方面的教育理论。国外教育家,关于自身要件教育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有耶稣的平民化教育、奥古斯丁关注学习者精神世界的教育、夸美纽斯的人权教育、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福禄贝尔的教育帮助自我展开说、蒙台梭利的个人能力教育、布伯的关系教育、尼尔的心灵自由教育、弗莱雷压迫教育,等等。关注到群体要件教育的国外教育家有柏拉图的城邦教育——培养城邦的护国者、统治者,即解决谁来治理国家,柏拉图主张“一个公正的国家是个体幸福的先决条件”。亚里士多德倡导“最佳公民”的培养,主张自由教育,崇尚公民轮流治理国家的做法,依照确定的良民标准,找到培养合格良民的方法,保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皆成“良民”,即在野期间接受管理,在位时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主张人类“个体美德是建立一个道德国家所必需的前提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注意到了人类个体要件教育与人类社会群体要件教育的关系,提出“学校即社会”,即“一个自由个体组成的小社会”,“是唯一能够使所有学习者个体获得正常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学习环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关注“个体要件与群体要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注“群体要件与个体要件关系”,倡导“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即“教学做合一”。其他教育家,诸如苏格拉底的追求确定定义的教育、昆体良的雄辩家教育、洛克的绅士教育等更多关注自身要件教育的某个重要方面。
教育的发生,除具备教育要件外还需要有承载教育发生的时空。一般说来,我们现在讲的教育都是狭隘地指学校教育,这样极大地缩小了教育发生的时空。更为严峻的是,逃避了社会、家庭等群体教育要件和个体教育要件的责任,使得学校群体教育要件承担了不可能承担的全部教育责任,由此,学校教育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群体教育要件责任的缺失,学校群体教育出现了“5+2=0”现象。如果我们把教育发生的时空,界定为教育要件存在的所有时空,当然包括网络时空,教育的责任将不再缺失,自然不存在“5+2=0”的现象了。特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更加印证了美国教育家伊凡·伊里奇提出非学校教育的到来,社会群体教育要件对教育的影响更加不可低估。由此,完整地教育应该是包括网络时空在内的全时空的教育,不管是学校组织、家庭组织,还是社会组织及生命个体自身都肩负着教育的责任。
综上讨论,如果我们将“四个要件”的全时空教育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是简单孤立地强调对生命个体的学校教育阶段,以求得柏拉图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或治理者的“哲学家”;或以求得亚里士多德的“个体美德是建立一个道德国家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为培养目标追求“最佳公民”或“良民”的培养教育;而是将生命个体存在的时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构建以“自身要件”为核心,以追求个体生命最优为目标,以与生命个体追求生命最优紧密联系的“四要件”为载体,形成生命个体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文化。那么,我们把形成关注生命个体生长全过程,以追求生命个体幸福生活为目的的教育文化称为“理想教育文化”。下面,将借鉴物理学建构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建构理想教育文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