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各国中,日本的教育当首屈一指。自“明治维新”运动以来,日本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实现“文明开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实现“富国强兵”。1886年日本颁布《师范学校令》,1897年颁布了《师范教育令》,建立了唯师范学校毕业生才能成为教师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师范教育的重点放在修身和公民课上,强调师范生的道德修养。日本受儒家思想影响,教师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受人们的尊敬。同时社会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社会道德的化身。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过去理想的教师形象随着日本战败而幻灭。以《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为蓝本,日本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废除了《教育敕语》,批判过去的教师教育培养缺乏自我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性问题。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教师是公务员,以维持政治的中立性为主要原则,教师在“学问自由”的前提下,“对全体国民直接负责任”,并努力“培养追求真理、和平的人”,努力实现儿童的“人格形成”。1951年6月16日由日本教职员组织提出,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正式通过了《教师伦理纲领》,发表“教师是劳动者”的宣言。其纲领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为:
(1)教师要肩负起日本社会的使命,与青少年一起生活。
(2)教师要为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斗争。
(3)教师要捍卫和平。
(4)教师要站在科学真理的立场上行动。
(5)教师不容许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
(6)教师要同家长一道与社会的颓废现象做斗争,创造新文化。
(7)教师是劳动者。
(8)教师要维护生活权益。
(9)教师要团结一致。
当时,公立学校几乎所有的教职员都加入教职员组织并承认这一纲领。这个纲领业已成为日本教师的指南。
1987年日本教养审在其颁布的《关于提高教员资质能力的方案》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具有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对人类的成长、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对儿童、学生有教育爱;具有教学科目的专业知识以及广泛丰富的教养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实践指导能力。
1999年,日本教养审在答辩中将教师专业标准具体化为以下方面:第一,立足于全球化视野的教学资质能力。包括能够对关于地球、国家、人类等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丰富的人性;具有国际化社会中必备的基本资质能力。第二,作为社会人在多变时代生存所需的资质能力。包括解决课题等相关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应社会变化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教师教学所必需的资质能力。包括对幼儿、儿童、学生等教育的方针有正确的理解;对教师职业有执着和热情,并引以为豪;具备指导学科、学生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1]
二、日本师德建设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一)在教师选聘之时,严把师德关
日本对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教师提出的基本条件定为:
(1)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性教育训练(大学接受专门的教师培养训练,并取得规定学科的学分)。
(2)掌握教育知识与技术,并具有社会公认的资格(取得教师许可证)。
(3)自觉地、不断地进修,以求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进修)。
(4)具备专业职能、自律性和职业伦理,进行有益的社会活动。
(5)具有教育者的使命感,深刻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热爱教育,有教养并具有实际指导能力。
(6)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二)日本各地教育委员会对新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标准
(1)认识到教师工作的意义,为这项工作竭尽全力并持之以恒,能在教师工作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价值,自觉地培养自己的使命感,并有热情。
(2)谦虚、有责任感的年轻人。
(3)积极的、有干劲的青年。
(4)有广泛的教养和专业知识。
(5)有很强的使命感和健全的身心。
(6)身体健康并是人格、知识、道德、技能兼备的人。
(7)热情,有使命感,有教育干劲,责任心很强,具有社会性和协调性,能适应长时间的教师职业生活。
(8)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并是干劲、见识、体力均衡发展的人才。
(三)在培养教师过程中,日本对教师道德要求的主要做法
(1)对自身:教师应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生活有节制,有良好的教养;有勇气,有坚强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2)对他人:具有人类之爱,并具有慈善、体谅、亲切、温暖、感谢心与同情心;举止适度的社交礼仪;尊重自己并尊重他人,具有谦虚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与同事、朋友真诚相待,具有健康的异性观,男性与女性间相互尊敬与爱护,互相促进。
(3)对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并努力克服人类的弱点。
(4)个人与团体:明确团体中个人的义务与责任。
正如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认为,教师是科学、学术、艺术的表达者,是理解并教导学生理解科学、学术、艺术的术语与样式、传统的实践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种种价值冲突中做出选择与判断,以便知性地解决负责的问题。
[1] 熊淳.日本的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