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山地防御(续2)(1 / 1)

山地防御的形态及部署。

山脉的主要山脊都不宜于歇宿并难于通行,因而不可在上面配置大量部队;次要山脊往往不但不宜于歇宿并难以通行,而且由于太短或太不规则,同样不能配置大量部队;台地并非在所有山脊上都有,即使有,大多也是狭窄的,且不宜于屯驻歇宿。主要山脊较长、两侧基本上是呈斜面或阶梯状山坡的山脉极少。主要山脊总是曲折蜿蜒而分支又很多,大支脉则成曲线伸向原野,而且经常在其终点又高耸人云,成为高出主要山脊的山峰;山麓与山峰连接,构成了与山脉体系不相称的巨大深谷。处在几条山脉交叉的地方,或是几条山脉对外伸展的起点,根本不存在狭长而呈带状的山脉,只有呈辐射状分布的水流及山脉。

由此可知,在山地按地质结构走向配置军队的想法根本行不通。谁要是坚持用这种想法作为配置军队的基本思路,那是不切实际的。

同时,还应当完全抛弃防御一条同某一地质线相一致且近乎规则的防线的理论,只应把山地看作是高低不平及布满各种障碍的地面,只要情况许可以尽量利用。但是,在战史上还没有发现过军队遍布整个山系并按山脉的主要形状组织防御的情况,也从来没有见过军队配置在主要山脊上的情况。

一般来说,军队总是配置在山坡上:有时配置得高些,有时配置得低些,有时配置在主要山脊的这一面,有时则在另一面;有时与主要山脊平行,有时同它垂直,有时则与它斜交;有时顺着水流,有时逆着水流。

通常情况下,进行此类防御时,兵力配置要以主力在最主要的山间通道上占据阵地为中心,这个阵地大致位于整个防线的中央。其他部队由这一阵地向左右派遣出去,占据最重要的山口,如此一来,整个防御配置就是由大致位于一条线上的三、四、五、六个甚至更多的防哨组成,这一防线能够延伸或必须延伸的长度,应视具体之情况而定。防线的延伸及兵力的分割能够容许达至什么程度,理论只能将这一切留给统帅们的才智去解决,理论只需要告诉统帅这个手段的特点是什么,它在两军交战时能发挥什么作用就足够了。一个统帅如果使用了宽大正面的山地阵地却遭受失败,是应当送交军事法庭审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