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旅途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主观与偏见(1 / 1)

教育之眼 李志欣 1325 字 14天前

“在旅行里,修正自己的肤浅跟主观,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好的旅行。”《尼泊尔很美》一书中的这句话曾经深深地打动我。

为了追求理想的教育,更广泛地验证自己多年的实践主张,我于2014年8月从一所农村学校跨进了京城的一所名校任教。从农村走进城市,意味着脱离了一个世界,又进入了另一重世界。

在我正式上岗之前,新学校的领导和同事都善意地提醒我:这里的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你不要太着急了,要慢慢地了解他们、小心地适应他们。

其实我是认可这些提醒的,我带着一种试探与谨慎的心理,匆匆开启了我的教育与教学之旅。每天早晨,我努力做到第一个进人教室,等待同学们的到来;中午,我要求同学们在一个固定时间进教室休息或练字,我则坚持在这个时刻前进入教室;下午放学,我会一直等到值日生做完值日,检查验收完毕后才离开学校;晚自习时,我要求同学们保持安静,不乱说话,为此,我总是去教室巡视,甚至一整节自习课都坐在教室里。

课堂上,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升课堂效益,我制定了课堂学习规则,研发了课堂管理评价量表,并坚持把评价结果汇报给家长。课外活动时,我都会跟着学生,不断地提醒他们达到我的标准。与家长沟通时,我采取了一种方式,经常把我自己认同的有关家教理念和中外教育理念的文章通过微信发给家长阅读。对于班委会和学习小组等团队建设,我也是努力按自己以前的观念和策略推行。

一年的工作接近尾声,自我感觉很尽力,班集体和同学们正在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接连发生的两件事,让我不得不陷入沉思,重新思考我的教育与教学观。究其实,我一年的工作,是带着过去的主观与偏见开展的,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来不及改变,抑或是存在过去思想和行为的惯性。

第一件事是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我的认可率竟然不到百分之六十;第二件事是一位家长与我进行了沟通,她说:“我得给您提提意见,您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过于严格,忽视了孩子们的其他爱好与活动。我们家长只有这一个孩子,我们希望他能健康快乐。”

是啊,一年来,为了干好工作,把学生带好,我不知不觉地表现出了个人主观的强势。如高标准要求学生,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刚性执行,少了些亲和力和情感沟通;发现学生的问题多,纠正不良习惯多,批评多,缺乏对学生错误的宽容;以控制型管理为主,没有尊重不同学生的需求,过于着急地让班级和学生按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发展,权威意识多了些,民主意识少了些;没有认真研究不同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以为家长能配合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必去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

回忆过去那一幕幕与学生相遇和交往的场面,学生的表现与言语就像一面镜子。我把我的灵魂状态、生存方式如实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我在教育中体验到的纠缠不清折射出了我内心的交错盘绕与困惑无奈。它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另外的世界一定会有与这个世界相应的关系。学生,是教师灵魂的“照妖镜”,任何时候,你忽略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忽略了关系中的人的不同需要,你就会成为教育的失败者,就会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最大阻力。

评价一名好教师的标准,更应该说评价一名成熟教师的标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反观教师的理念与行为。每一名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观念和主张,但是,如果不以学生为本,它就成了一种偏见。

我阅读过李镇西老师写的关于詹大年校长的故事。我与詹校长时而在微信里有些互动,是没见过面的老朋友了。

“问题孩子他爹”,这是詹大年名片上的自我介绍。因为他的学校专收全国各地被其他学校踢来踢去不要的学生。“别人不要,我要!”他说。

那么怎样的孩子是“其他学校踢来踢去不要的学生”呢?当然不是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而是那些家长管不了而学校也不敢管的孩子。

詹大年把他的学校取名叫“丑小鸭中学”。读过安徒生童话的人都能明白这个校名的含义,即这些孩子其实都是未来的“白天鹅”。这个校名寄寓着詹大年对这些孩子的爱和信任。

“许多孩子都是被绑来的,或者是被骗来的。”詹大年说。由于种种原因,初到这里的学生都是“劣迹斑斑”的——这可不是夸大其词。

其实类似的学校我也听说过,比如工读学校,或者网上传言的各种戒网瘾的学校。“但我们学校就是一所正规的初中。”詹大年强调说。

在丑小鸭中学的每一间教室墙上都有这样几句话: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詹大年电话:XXXXXX〇QQ:XXXXXX。微信:XXXXXX。博客:詹大年的博客。

试问,全国有几个校长敢把自己的个人联系方式向学生如此公开?“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有谁敢向每一个学生做出如此承诺?

现在,依然有家长源源不断地把让他们感到绝望的孩子送到詹校长这里来。詹校长对学校的前途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乐观,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悲观。他淡定而执着。他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心中只有当下一个个孩子和家庭。

他说:“我没想过失败,也没有想过会倾家**产,我只是想如果我能让一个被放弃的孩子回到正常的生命状态,就是成功;如果能够让几近崩溃的家庭找回欢笑与希望,就是幸福。”

詹校长在微信公众号上这样写道——

生命,来也平淡,去也自然。

生命里,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

哄孩子,教自己,每一天。

这样,很好。

想想当我们仍然在抱怨自己学校的生源不好,学生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的步伐时,与詹校长还有他的教师团队相比,我们是多么渺小!我们的那点困难,我们的那些困惑,与丑小鸭学校相比,那还是困难吗,还叫困惑吗?想想自己这么多年做教育的境界,竟然与詹校长没法比较,詹校长才是真正的校长,是教育家!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我们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建设更加包容的课堂,探索更加人性化、适合每个情况各异的孩子的育人环境与策略。教育是有道德目的和社会影响的。我们所制定的教学方法与未来社会及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当你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你必须明白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明白自己过去的肤浅。你需要修正自己固执的主观与偏见,做到时刻想着把学生放在中央,否则,美好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文章最后还是借用詹校长的一句话一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作为对自己今后工作与生活方式的鞭策吧。它更是今后治理学校、自己专业发展与人生交往的座右铭!风向标就在眼前,我要走好自己后半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