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录乾嘉时期著名学者集外题跋、序记、书札等佚文,区分类聚,整理刊布,是一桩既见功力,又有裨学术研究的事情。晚清以降,诸多文献学家后先而起,辑录顾广圻、黄丕烈二先生群书题跋,已开风气之先路。20世纪50年代初,陈垣先生据尹炎武先生所获钱大昕集外家书15函,逐函加以精审考订,更为一时儒林推尊,赞为“励耘书屋外无二手”。[1]尔后,虽间有学者承先辈遗风,辛勤爬梳,唯因兹事难度甚大,成功非易,久而久之遂成绝响。90年代中,陈文和教授主持整理编订《钱大昕全集》,专意搜求潜研堂集外散佚诗文,纂为《潜研堂文集补编》一部,辑得诗文凡80首。古朴之风再现,不啻凤鸣朝阳。
2001年春,承陈鸿森教授不弃,远颁大著《钱大昕潜研堂遗文辑存》。拜读之后,祖武方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鸿森教授已然致力钱竹汀先生集外佚文之访求,且于1990年5月18日辑录成编。陈先生于此记云:
余不自揆,向尝纂《竹汀学记》一编,稿草粗就,自惭所见未深,卒未敢写定。而披览所及,见有竹汀遗文,辄手录之,积久渐富。诸文虽非尽精诣之所在,然可援据以资考证者不少。昔钱庆曾于《竹汀年谱》每年条下,注记其文撰年之可考者,中有集外遗文若干题。惜年湮世远,旧籍日稀,当日检索易易者,今率多难以踪迹。因念异时有搜讨竹汀佚文者,其难或将远过今日。养疴长日,爰就向所录存者略加排比,移写成篇。然载籍极博,眼目难周,其搜采未备者,甚望世之博雅君子补其阙焉。一九九○年五月十八日。[2]
《钱大昕潜研堂遗文辑存》凡3卷,所辑竹汀先生集外佚文计156篇。卷上为序跋、题记,65篇;卷中为《长兴县志》辨证,32篇;卷下为书札、传志,59篇。其用力之勤,四海无匹。
陈鸿森教授著《钱大昕潜研堂遗文辑存》成,原拟送请《大陆杂志》发表,惜因故延宕有年,直到1999年3月,始在《经学研究论丛》第6辑载出。鸿森教授之力作喜获发表,正值陈文和教授主编之《钱大昕全集》刊行。鸿森教授取二书比对,欣然补撰《后记》云:
此文付印校稿时,杨晋龙君见告,渠新购得江苏古籍出版社所印《嘉定钱大昕全集》,册十有主编陈文和氏所辑《潜研堂文集补编》,与余所辑互有同异。余假其书,略检一过,《补编》所收《端砚铭》、《演易》、《小知录序》、《溪南唱和集序》、《跋黄文献公集》、《跋宋拓颜鲁公书多宝塔感应碑》、《跋张尔岐书》等七首,为余所未见者。……昔者陈乃乾搜辑顾千里群书题跋,为《思适斋书跋》二卷,同时有蒋谷孙亦有《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而王欣夫氏复辑《思适斋书跋》、《思适斋集补遗》。盖各据所得而存之,不相妨也。常叹诸家辑顾、黄遗文,至于再三。而竹汀之精博渊深,迥非顾、黄所可比及,其遗文题识散见群书,乃二百年来无有收拾之者,讵非艺林之阙事与!今得陈君《补编》,同此用心,不啻空谷跫音。览者合二文而观之,庶乎竹汀遗文稍得其全云。[3]
尤为令人敬重者,陈鸿森教授近一二十年间,不惟勤于辑录钱竹汀先生集外佚文,而且其朝夕精力,几乎皆奉献于乾嘉学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据鸿森教授所馈近年大著知,经陈先生精心辑录成编者,尚有《潜研堂遗诗拾补》、《简庄遗文辑存》、《陈鳣简庄遗文续辑》、《段玉裁经韵楼遗文辑存》、《王鸣盛西庄遗文辑存》和《阮元揅经室遗文辑存》6种。其中,除《潜研堂遗诗拾补》、《简庄遗文辑存》、《王鸣盛西庄遗文辑存》3种业已刊行,他种力作皆以稿本在同好间流传。
1999年8月23日,《王鸣盛西庄遗文辑存》著就,陈鸿森教授于卷首撰为《自序》一篇。文中,陈先生述辑录西庄先生集外佚文缘起有云:
《西庄始存稿》刻于乾隆三十年,凡诗十四卷,文十六卷。顾传本绝少,郑振铎氏,当代藏书名家,犹悬金以待,其罕遇可知。余求之十数年,未得一见。去年十一月,林庆彰教授始为余影印一帙,良友之赐,奚啻百朋。其书目录后自识云“自服阕后所作,别为《晚拙稿》”,然其稿迄未付梓。阮元《揅经室二集》卷七有《王西庄先生集序》,称“西庄先生编定诗文全集四十卷,既成,属元为之序”云云,今亦不见刻本。五世孙元增搜其遗佚,为《耕养斋遗文》,仅得六篇。(原注:此书余未之见,今据杨向奎氏《清儒学案新编》册八王树民氏撰《西庄学案》,页一一〇。)钱竹汀撰西庄墓志,称其文“纤徐醇厚,用欧、曾之法,阐许、郑之学,一时推为巨手”。乃身后遗稿蔑尔无闻,后之人亦无为之收拾者,一代硕学,文字零落如此,可胜浩叹。
至于辑存西庄先生遗文与治乾嘉学术不可分割之关系,鸿森教授于《自序》中尤加阐发云:
曩辑潜研堂遗文,流览群籍,西庄诗文不少概见。顾以未见《始存稿》,不识其已入集否,是以均未钞存。去冬得其书,乃就记忆所及,与易于寻检者稍加集录,共得五十三篇,其待访者尚若干篇。度西庄服阕后,迄嘉庆二年卒,三十年间所作,当倍蓰于此。虽然,即此遗存者,其平生论学、论文大旨可见。盖西庄中岁治经,专主郑康成,《尚书后案》既成,复理十七史,汲古之功既深,故所为文,遂雄视一切,独抒自见,不为苟同。然则此虽掇拾残遗,固治乾嘉学术者所不可废与。[4]
陈鸿森教授抄存乾嘉著名学者集外佚文,所辑诸种已刊及未刊稿本,皆系多年潜心爬梳文献之所得。读者不惟可据以感受鸿森教授严谨笃实之为学风尚,而且陈先生精研乾嘉学术文献之深厚功力,亦不啻为治乾嘉学术者树立了一个楷模。业已刊行之钱竹汀、王西庄、陈简庄诸家若此,未刊行多种亦然。其中,尚未刊布之《阮元揅经室遗文辑存》3卷,钞存芸台先生集外佚文多达133篇。其业绩不惟可与《钱大昕潜研堂遗文辑存》并肩比美,而且所费劳作之艰辛,成果学术价值之厚重,丝毫不让当年《揅经室集》之结撰。关于这一点,《阮元揅经室遗文辑存》卷首之《自序》。或可窥知一二。鸿森教授于此有云:
阮氏所撰文集,每数年辄结集付刊。凡《揅经室》一集四十卷、二集八卷、三集五卷、四集十三卷(其中诗十一卷);另续集十二卷(含诗七卷)、再续集六卷(含诗二卷)。顾其遗文、序跋未入集者尚多,余披览群籍,时或遇之。史谓芸台“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清史稿·本传》)。所撰诸家序文甚夥,多随本书以行。余于此尤有深嗜焉。盖阮氏淹贯群籍,复长于考证,故其序跋,或博涉多通,或穷源竟委,精鉴卓识,最可玩绎。其与诸家信函,则多关艺文故实,足资考证者不少。[5]
1993年5月,中华书局整理刊行阮元《揅经室集》,不知是何缘故,未将再续集诗文录入。他日若能再版,补其所阙,辅以陈鸿森教授撰《阮元揅经室遗文辑存》,则珠联璧合,尽善尽美矣。
[1] 刘乃和、周少川:《陈垣年谱配图长编》“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条,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612页。
[2] 陈鸿森:《钱大昕潜研堂遗文辑存》卷首《自序》,见《经学研究论丛》第6辑,台北学生书局1999年版,第189页。
[3] 陈鸿森:《钱大昕潜研堂遗文辑存》卷末《后记》,见《经学研究论丛》第6辑,第266页。
[4] 陈鸿森:《王鸣盛西庄遗文辑存》卷首《自序》,《大陆杂志》2000年1月第100卷第1期。
[5] 陈鸿森:《阮元揅经室遗文辑存》(未刊稿)卷首《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