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学校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交往能力,那么,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则是“性格-身体本位”,并以意志力的训练来锤炼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学校教育虽然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性格,但孩子是否身体好、性格好,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父母最好亲自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如果父母实在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那么,“事业型父母”和“谋生型父母”需要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如果家长还没有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就把孩子的成长完全交给学校,这是危险的。家长必须让孩子在“入学前”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在孩子“入学后”持久地关注孩子的成长细节。
一旦有了孩子,做父亲或母亲的人最好减少外面的应酬,下班之后尽快回家,和孩子在一起。即使不能长期地留守家庭陪伴孩子,至少,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父母最好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的祖父母或家庭教师也可以陪伴孩子,但任何他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家庭环境是孩子的“后天遗传”,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生活习惯一直在持续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为了让孩子逐步过独立的生活,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父母自己需要过独立的生活,只有父母独立,才有可能让孩子独立。不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
在陪伴孩子时,家长最好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和劳动量,“性格好”和“身体好”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人的幸福与知识和学历没有直接的关系,却与性格和身体有直接的关联。性格好和身体好除了增进人的幸福感之外,它也以某种“看不见”的方式影响人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可能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如果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不妨从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并责令孩子努力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