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国人导师”和新教育的“助产士”(1 / 1)

提起胡适,我们不妨拿同时代的鲁迅作一下比较。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可以醉人。鲁迅为我们提供了精神家园,而胡适却把我们引入了现代文明中,为我们提供了常识和理性,所以胡适是水,水虽淡,你却少不了它。胡适一生恪守中国传统文人道德,却受西方文明洗礼。他因鼓吹白话文开风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国人之导师。他最早用西方的现代思想重新整理中国国故,呼吁再造文明。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胡适都为后来者开启了大门。胡适性格温和,“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他的人缘之好、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胡适5岁启蒙,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后担任教员。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5年胡适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