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翁家财万贯,他希望自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有一天,他的喉咙发炎了。按理说,这不过是个小病而已,找个普通大夫就能看好。可是,富翁求好心切,非要找天底下最好的大夫来给自己诊治。
他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走遍了各地寻找名医。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告诉他这里有名医,可他认为其他地方一定还有更好的医生,就拖着没有治疗,继续寻找。
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时,突然感到喉咙疼痛难忍。此时,他的扁桃体已经化脓,病情十分严重,必须马上开刀,否则性命难保。可这里没有一个医生,这个富翁就因为扁桃体炎一命呜呼了!
看完故事,你是不是也联想到了什么?我们是强调做事要注重细节,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就像故事中这个富翁,习惯走极端,对待任何东西都吹毛求疵。其实,对一个无关紧要的瑕疵,有什么必要那么固执呢?
茱莉亚·卡梅隆说过:“完美主义其实是导致你止步不前的障碍。它是一个怪圈——一个强迫你在所写所画所做的细节里不能自拔,丧失全局观念又使人精疲力竭的封闭式系统。”
一棵大树,最主要的部分不是它的枝枝杈杈,而是它的主干,很难想象,没有主干的大树,如何能枝繁叶茂?一栋大厦,先要将其建成,使它存在于世界,而后才能对它进行各种各样的装饰,在灯光闪烁中感受它的美丽与壮观。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必须先有关键的主体方向,而后再强调细节。比如,你正在进行一个活动策划,策划的方案、主题都还未构思好,你却想着如何布置场景,该采购什么小礼品,虽然这都是日后必须要做的事,但就现在而言,这些功夫就是白费的。没有一个主题,如何定风格?没有风格和定位,如何知道购买什么样的装饰品?
细节不是不该重视,而是应该在全局确定的基础上去完善它。忽略整体而一味追求细节,只会让自己已经基本接近完成事情功亏一篑。比如,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你非要将它和主要的工作同等对待,花费一样的时间,这就是舍大求小了。时间是宝贵的财富,在不必要的细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就好像花重金买了一个没有用的廉价物品。
有心理学家分析说:完美主义者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反应,强烈期望社会的认同,强烈抵触消极的评价。为了不遭人非议,他们对自己很苛刻,要求自己必须把一件事做得漂亮、无可挑剔。所以,他们的压力比常人大得多,背负着重压来做事,内心肯定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焦急难受。为了让自己舒服点儿,他们就可能会选择逃避,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
太注重细节,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和精神负担。有些事情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你还要让它达到完美。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你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很没用”“我不行”“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等等。自卑如泉涌般喷出,慢慢地,自信就在消磨中逐渐丧失,人也变得慵懒而拖沓,提不起精神。
细节固然重要,但全局意识更重要,拖延的人往往都是过分强调细节,忽略了时间和效率。做一件事时,总要在完成的基础上,再去修正和完善;总得先有轮廓和框架,再谈具体的内容。千万不要因为某种形式上的完美主义倾向而导致最后的拖延,却还不停地找理由说:“多给我一点时间,我能做得更好,我也真的想把它做得更好。”这样的理由在结果面前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