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拖拉的人都有一个坏习惯,接到新任务先拖着不做,等到想做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只能把一份粗制滥造的“作业”先交上去对付。每次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心里也很忐忑,毕竟知道自己没有用心,很多细节都禁不起推敲,但心里却拿“没关系,不行再改”的话来安慰自己。结果,一项任务反复改了两三次,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还给人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
分析这种情况,拖延的人先是从心理上轻视了这项任务,认为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忽略了其中的难点和可能会犯的错误;还有就是,总想着差不多就行了,实在不行再想办法,却没意识到返工其实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有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在给客户制作宣传广告时犯了拖延的毛病,最后紧赶慢赶才把方案做好,却把客户的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写错了。当他们把制作好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在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根本没顾得上仔细检查就接收了。等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客户才发现最重要的联系电话竟然是错的,而此时这样的错误宣传单已经发出了五千多份。
客户非常生气,直接找到广告公司要求索赔。广告公司的老总得知后,明白错确实在己方,再加上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也的确耗资巨大,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巨额赔偿。而负责广告制作的员工,也遭到了解雇。
是不是赔了钱就完事了?事情的负面影响远远没有结束。这家广告公司原来的信誉是很好的,发生了这样的事后,客户对他们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就算该公司按照要求进行了赔偿,可是这样的重大错误给客户带来的麻烦、造成的损失,却是难以估量的。渐渐地,这家广告公司变得生意惨淡,难以维持下去。
仔细想想,如果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做事时能认真点、谨慎点,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就不会出现写错电话号码这样的失误,也不会把原本很有前途的公司拖垮。这样的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可就因为不重视,致使了不可逆转的结局。
著名的管理学家克劳士比提出了一个“零缺陷”理论,其精髓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至于如何去做,克劳士比提出四大核心理念。
·确定你的工作的目的: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
·建立一次就做对的基本准则:不要凡事追求差不多,要努力做好。
·消除达成这一准则的障碍:取消工作上的“返工环节”,特别是精神上不能存在这种想法。
·最后努力工作:你的认真执行和努力付出,会换来高额的回报。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为拖延找任何借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完全可以避免越忙越乱、解决旧问题又出新问题的麻烦。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拖延,除了心理上的惰性以外,就是因为琐碎的麻烦太多了,疲于应付,才想着要逃避。与其给自己制造绊子,不如从一开始就把零碎的麻烦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