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人通常对自己的问题深恶痛绝,也乐于在其他人身上找寻力量。比如,对于一些有卓越成就的人,他们也会想当然地竖起拇指或是暗暗赞叹:这个人真了不起,这个人真有才华,这个人真有魄力……诸如此类。
然而,问题也恰恰存在于此。在他们看来,那些成功的人似乎具备了所有完美的特质,正是因为具备了那些素质,才注定那些人的不平凡。对照自己,却忍不住唉声叹气一番:我不具备人家这样的能力,也不具备人家那样的机会……似乎一切都成了机遇与客观环境的问题,因为我不够完美,所以我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毋庸置疑,带着这样的消极信念,结果必然是无力投入行动,在拖延中蹉跎。
事实上,是这么回事吗?有位教授曾经讲到他的经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在校时资质平平的学生,成绩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什么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老实性格。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后很多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这些孩子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后,也不爱出风头,默默无闻。然而时隔几年或十几年之后,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来看望老师。而那些看似有美好前程的好学生,反倒是事业平平,没做出什么大成就。”
对于这样的情形,老教授也经常跟同事们一起琢磨。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成功与否跟在校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跟他们的性格有关。学习好未必就有完美的前程,相反,平凡务实、自律自强,比别人更努力,反倒让机会落到了他们身上。换句话说,即便上天赐予很多完美的特质给你,但你不加以利用,也是枉然。
完美是一个错觉,耗尽一生去追求完美的人,终将落得满心失望。同时,平凡也是一种错觉,它是善意的欺骗,如果你能看透它、利用它,它会给你丰厚的回报。很多拖延的人,都是因为追求完美而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机会。他们都忘了,平凡的积累就是不平凡,所有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可能你的才能不那么出众,表现平平,安分守己,但你用不着妄自菲薄。平凡不是平庸,伟大也来自平凡,如果一开始就在脑子里给自己设定了限制——我太平凡、我不够完美,所以我只能这样平庸过一生,那你就是在给自己泄气。卓越总是从平凡起步,在平凡中寻求精致、寻求乐趣,彰显崇高、体现价值,构筑并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本身也是一段完美的人生历程。
那么,如何做到敢于平凡呢?
·抛弃完美主义的“自负”心理
完美主义者比一般人更自负,他们有一套错误的认知:“只有做得好,才能接受自己;只有比别人出色,才能肯定自己;只有一直维系优越感,才能快乐。”这个信条一旦构成,他们就会竭力在人前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整个人就变成了一个超级演员,生活就成了舞台,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任何瑕疵,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负的需要。
优越感是会令人上瘾的,毕竟想象中的美好永远好过残酷的现实。可当他们置身于现实,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时,会感到很受挫,并开始从客观上找借口,最终迷失自己。
·打破完美和满意之间的错误联系
完美主义者认为,倘若不追求完美,就难以充分地享受生活,也难以感受到快乐。要改变这种认知,可以利用“反完美主义表”。把各项计划罗列出来,如散步、写报告、晒太阳等,记录自己从这些活动中实际获得的满意度,用1~10之间的数字表示。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即便一件事做得不是那么完美,但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喜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