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不浅的完美主义情结(1 / 1)

在感情的圈子里,我们总能看到一大把优质的男女,各方面条件都没得说,可偏偏就是“遇不见”合适的人;在事业的圈子里,我们又能找出一大堆优质的青年,身上有突出的特长,绝对可以有望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可偏偏待业在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现状,他们也有自己的说辞,那就是不愿意将就。诚然,有自己的坚持和立场是对的,但如果这份坚持包含着太多“理想化”的成分,甚至有点吹毛求疵,就有必要自省一番了。

Y是一个满怀斗志的青年,从走进职场的那天起,就认定自己会有一番作为。可真到了实践中,他给老板留下的印象却是拖泥带水、效率低下。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这么大,从内心来讲,Y是很渴望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无瑕的,可随着工作的进展,他总是会在某个环节中发现不尽如人意之处,无论事大事小,他都会停下来,想办法解决掉这个瑕疵,再进行下一步。有时候,一个不太重要的地方也会让他耗费上一天的时间,可想而知,效率自然会降低。

在想法还不太成熟的时候,Y不会着手开始工作,他总是说:“再等等,准备得还不够充分。”试问:完全准备充分的时刻存在吗?工作的实质,不就是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吗?拖延着不去做,就一定能等来完美的结局吗?

对此问题,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拉里曾经说过:“某些拖延行为其实并不是拖延者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够,而是某种形式上的完美主义倾向或求全观念使得他们不肯行动,导致最后的拖延。他们总在说:‘多给我一点时间,我能做得更好。’”

完美主义型的拖延症患者,通常都有两个弊病。

·做事过于注重计划,忽略真正的可行性

人不是计算机,不可能每天都按照严格的程序走,就算计划做得再详尽、再具体,无法落实到行动中,也是废纸一张。

·遇到一点挫折,立刻就想放弃

完美主义者是最害怕挫折的,只要遇到麻烦,就好比被拦腰截断了一样。有时,哪怕偶尔一次睡过了头,晚起了一小时,他们都会觉得无法执行计划了。其实,那一点点“瑕疵”,算得了什么呢?集中精力去做,完全可以弥补回来,可因为一粒芝麻就丢掉整个西瓜,才是想不开。

如果非要每一件事都做到滴水不漏、完美至极,那么很有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出来。当你不停地苛求一件事情时,总会出现更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然而,你此时多半会放弃去做这件事,因为太想把它做得完美的心愿会让这件事变得烦琐到吓人。

完美主义型的拖延症患者“有救”吗?答案是,当然“有救”。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谈到解决策略,在此借用Bill Knaus博士在写给《今日心理学》的话做个概括: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话,你要做的就是在每次被完美主义拖延之时告诉你自己“打住!”

别总是去探寻一条最好的、永远不会出差错的路,也别企图找寻处理一件事情最正确和最省力的做法。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最完美的路,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路。这条路、这个方法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走出来、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