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苦衷,不宜多问(1 / 1)

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了解对方的苦衷,对于某些话不要开口问,因为你即便是问了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不善于交流的人。最成功的倾听者,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认真听,什么时候该开口问,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这些方方面面都能够拿捏准确。他会让说话者觉得,他就是一个贴心的听众,能够及时地照顾到自己的心理。而对于我们来说,倾听对方说话,也需要达到这样的程度。

有时候,对方会向我们倾诉内心的苦闷,发泄内心的情绪,这时我们只需要做好一个听众的本分工作——用心倾听、用心理解就行了,对于对方内心的某些苦衷,最好是不要开口询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对方有自己的苦衷,他不想也不愿意将这些苦衷告诉任何人,即便你是他最信任的人,他也不会开口对你说,因为某些事情只适合隐藏在心里。所以,在日常沟通中,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苦衷,对于一些话不要问。

公司的董事长已经年近60岁了,但他对公司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每天按时到公司报到,视察车间工作,关心员工,等等。每每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员工们都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尤其是在董事长身边多年的司机老王,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待在董事长身边,亲眼看到了董事长经历了许多事情,私底下,他与董事长就好像一对老朋友一样。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董事长突然开口说:“老王,你知道最近员工们都在议论什么吗?”老王摇摇头,其实他当然清楚,最近,公司里的许多员工都在议论:为什么董事长这么大年纪了还亲自管理公司?好像从来没看到过董事长的接班人?董事长感叹一句:“我那个不孝的儿子,也不知道到底要折磨我到什么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接管这个公司,可他一直在国外,不肯回来,我也没办法。”

老王当然知道,董事长所说的不孝子,也就是公司未来的接班人,但多年以前董事长夫人过世,少爷对董事长充满了怨恨,大吵一架后,一气之下去了国外生活,这么多年,虽然董事长亲自过去看他,请他回来,但他性子太倔强,一直不愿意回来接替董事长的位置,这也是董事长一直忧虑的原因。但老王并没有开口问,也没多说,只是安慰道:“或许,有一天他想通了就会回来了。”

案例中,当公司里很多同事都在议论董事长家里的事情时,多年跟随着董事长进出的司机老王自然知道其中的秘密,但他知道这是董事长内心的苦衷,因此当董事长问到的时候,老王假装不知道,他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怕勾起董事长内心的牵挂。后来,董事长主动说到了自己的儿子,司机老王也没有多问,只是说了一句安慰的话,因为他明白,他只需要理解董事长的苦衷就够了。

这天中午,小张去办公室向经理递交文件。就在经理正在看文件的时候,小张随口说了一句:“最近也不知道小李怎么了,工作也没精神,今天早上竟然破天荒地迟到了。”经理头也不抬,应付道:“估计是他自己出什么事情了吧,调整调整情绪,应该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工作的。”

小张听了经理的话,并没有停止说话,而是越说越起劲:“也不知道出什么事情了。好像我听说是跟女朋友闹分手,其实我们一起工作一两年了,我也多多少少了解他跟他女朋友的情况,两人大学就开始好上了,但大学毕业后,现实问题就摆在了面前,房子、车子、钱,这些都是问题。小李跟我一起进的公司,那会跟他女朋友感情还很好呢,结果不到半年,就听闻说有个富二代在追他女朋友,刚开始,他女朋友坚定拒绝,可后来,兴许是被这个世界迷惑了,竟然决定要和小李分手,这不,小李这两天正痛苦着呢。”

经理已经看完了文件,签了字,但他有注意到小张所说的话,经理似笑非笑地看着小张:“看来,你在办公室人缘不错嘛,同事的事情你都弄得一清二楚。”听到第一句话的小张还笑呵呵的,但听到第二句话,他脸红了,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该在领导面前说小李的这些事情,现在,领导算是对自己有看法了。

通常情况下,那些随意说同事的事情的下属,在领导面前,无非只有两个标签:说三道四、不可靠。如果你连自己的工作都没做好,就去说这些事情,那领导更有理由责怪你:“不好好工作,却乱嚼舌头根子。”到时候,只会让领导心生厌恶。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总因为事业或生活遭遇一些烦心事,如事业遭遇瓶颈;家庭不和睦;儿女升学出现问题;等等。通常情况下,人们总会将这些事情埋藏在心底,不愿意被人知道。当然,有时候,人们也会因心里太过苦闷,而向身边的人吐露几句,以解内心苦闷情绪,这时我们作为听者,应该善于了解对方的苦衷,对于一些问题,不宜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