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去留无心,宠辱不惊02(1 / 1)

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

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

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水河。慧能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无一物。

小和尚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过了晌午,师父才起来,还是不说一句话,不打一个手势,领着弟子回到寺内。

刚到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上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寺门外。

小和尚不明白师父的意旨,径自坐在门前,半天纳闷不语。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小鸟也渐渐变得不明朗起来。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他的名字,进去后,师父问:“外边怎么样了呢?”

慧能答:“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了。”慧能又回答说。

“不,外边还有清风、绿草、鲜花、小鸟,一切都还在。”

慧能顿悟,明白了师父的苦心,这些天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很黯淡,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中缺乏阳光,而是消极的心态早已把所有朝向阳光的窗户紧紧关上了。

19.一切皆随缘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佛家讲求的是“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才能保持心态的平和;顺其自然,才能把握机缘,促使一切水到渠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用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来面对,才发现其实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校长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

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的功夫,他发现四下里其实没有人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没有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不能想象,如果当时校长一声吼骂,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尴尬的阴影。小女孩会永远记得自己当众丢了丑,而大孩子便学会了鄙视别人的“无行”,并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他们是不必拭擦尘埃的,因为他们是大地,尘埃对他们而言是无妨无碍的,他们不必急着学会为不合礼俗规范而羞惭。他们何必那么快学会成人社会的琐碎小节。

佛家讲求“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味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世界:谁必须怎样,这件事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是不道德,就是错误。其实,很多事情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大叫:“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也可以不称其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