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1 / 1)

禅的心态 王少农著 1254 字 9天前

邓艾(197-264),三国时魏国名将。字士载。阳郡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他深谋远虑,见解超人,在军中又能以身作则,为士兵作出表章。同时他又居功自傲,终被杀害。

才思敏捷功在屯田

因父亲去世过早,邓艾只好与母亲相依为命。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夺南阳,迁一批南阳居民到汝南屯田。当时,年仅12岁的邓艾跟随母亲迁居到汝阳,沦落为屯田民,替官家放牛。

邓艾虽出身贫困家庭,但志向高远。有一次,他见颍川已故太丘长陈寔的碑文上有“文为世范,行为士则”的语句。便将自己的名改为“范”,字定为“士则”。后因宗族中有与其同名者,才又改名为“艾”,改字为“士载”。

邓艾生于乱世,也自然有了指挥军队,驰骋沙场的愿望。年轻时,他曾担任小吏,有机会见些名山大川。邓艾对地理形势非常敏感,每见到高山大泽,便顿时来了精神,窥度描绘,说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积粮,何处可以埋伏。每当邓艾一本正经的高谈自己的军事见解时,旁人都是禁不住的嗤笑一番。但邓艾并不理睬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邓艾在做典农功曹时,对所分管的屯田事务非常熟悉,因此被派遣入朝,谒见太尉司马懿,当面汇报当地屯田情况。邓艾文风朴实,思路缜密,他汇报的材料不仅事实详尽,数据具体,而且说理透彻,论证清晰,见解独到,深受司马懿的赏识。

邓艾才思惠敏,为人机警。但天生却有口吃的毛病,每奏事常称:“艾……艾……”。司马懿故意取笑他说:“卿称艾艾,当有几艾?”邓艾应声回答:“凤兮,凤兮,自是一凤!”司马懿对他的奇思巧辩不禁称赞不已。

司马懿于是把邓艾留在身边作掾吏。后来又因邓艾成绩突出被司马懿封为尚书。

邓艾在屯田积谷、充实军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显示了不凡的才能。邓艾提出的屯田养兵政策,使魏国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减轻了年年征战对农民的影响,发展了魏国经济,为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初显帅才大败叛军

嘉平元年(249),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起抵御蜀国偏将军姜维。姜维撤兵,郭淮准备向西,攻打羌人。邓艾认为撤退的敌军还没有走远,还有返回来的可能,建议把军队分开来防备不测,郭淮让邓艾留驻白水北部。三天后,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面对邓艾扎下营垒,却不渡河进击。邓艾马上识出了姜维的计谋,叫廖化来作牵制,蜀国大军则从东面去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之北,跟离邓艾大营60里。邓艾乘夜秘密赶到洮城,姜维果然领兵来渡河。邓艾军队因抢先占领域邑而使姜维的计划落空。邓艾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来又迁升城阳(治所在今诸城东北)太守。

此时在魏国内部正潜伏着一场危机,司马懿父子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擅行废立,屠戮政敌,致使一些支持曹魏皇帝的将领不满而起兵反抗。255年,毌丘俭、文钦据扬州起兵,声称奉太后密诏,发布废黜司马师的檄文,率领6万大军渡过淮河,进军项城。毌丘俭据守项城,文钦在外攻城略地。二人派使者送檄文到兖州打算拉拢邓艾一起反对司马氏。邓艾马上斩杀来使,奉司马师之命,发兵万余占了乐嘉。在乐嘉,邓艾故意摆出一副兵困马乏之状,诱敌前来。不知是计的文钦乘夜进攻乐嘉,结果惨败而归。

时隔不久,陇右战事又起。蜀将姜维率军突袭狄道。魏大将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先入狄道,之后与大军会合。但王经大败故关,于是又擅自渡过了洮水。陈泰见王经不坚守狄道,惟恐有失,急忙统率大军支援。这时王经在洮西再次战败,死亡数万人,只剩万余人退保狄道城,被姜维团团围住。陇右危急,朝廷立刻下诏令邓艾暂行安西将军一职,协同陈泰救解狄道之围。在邓艾的全力打击下,姜维只得撤去包围退走。

偷袭阴平灭蜀身死

景元四年(263年)秋,司马昭认为南下灭蜀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让魏王下诏,令自己统一指挥18万大军伐蜀。是年八月,魏军主力从洛阳出发,兵分三路大举攻蜀。

当时蜀军9万,魏军18万,虽说魏军占很大的优势,但蜀道艰险,攻取蜀国成都并非易事。司马昭派征西将军邓艾自狄道攻蜀将姜维于沓中,派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进驻武街,以截断姜维的退路,派镇西将军钟会率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击汉中。汉中吃紧的消息传来,姜维十分担心,剑阁如果失守将会使魏军毫无阻力地直逼成都。于是他立即率蜀将张翼、廖化退守入川咽喉剑阁。钟会攻破汉中一线之后急攻剑阁,蜀军与魏军在剑阁形成对峙之势。

景元四年(263)十月,邓艾趁钟会与姜维对峙之机,率军从阴平小路进兵。阴平位于向水南北两条河流之间,山陵重叠,道路险峻,沿途山路700余里,罕无人迹,行军异常困难。邓艾军队攀木缘山而行,每逢险峻之处,都要凿山架桥,开辟栈道,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同时粮草也接济不上,全军面临覆没的危险。有时遇到险地,士卒都不敢往下攀行。当此危困时刻,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转而下。部下见主将临危不惧,也都附葛攀藤缘崖而进。一次,邓艾率魏军前进途中发现有青烟升起,于是他们便潜行往袭,以求夺取食物充饥。到达之后,才知是数千蜀军的临时营地,当即发动袭击。击垮了疏于防范的守军,生擒其将军团章。这时,邓艾抓紧时机劝降了团章,使其成为魏军的开路先锋。邓艾军继续南行,经宝阅山、天柱山等,通过峭岩绝壁的栈道后,便进入开阔的平地。

邓艾率军行至绵竹与蜀军相遇大战,斩杀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继而进军雒县,直逼成都。成都空虚,蜀主刘禅只得出城投降,蜀国灭亡。而此时还在剑阁与魏军对峙的大将军姜维被迫投降于钟会。

邓艾攻下蜀国,喜不自胜,自满之情溢于言表。他擅自封刘禅为骠骑大将军,又将蜀汉各级官吏或封官,或纳入自己的下属。又派人到绵竹将两军将士的尸体收埋,在上面筑成高台,建成所谓的“京观”以炫耀自己的武功。

司马昭对邓艾私封蜀人为官的行为十分不满,邓艾又上书请留蜀地,以养精蓄锐,再与吴军决一死战。这不由引得司马昭心中生疑。钟会又在一旁煽风点火,说邓艾要谋反。司马昭不禁疑心大发,决定将邓艾以谋反罪逮捕。

264年,朝廷下诏命钟会押送邓艾回京。不料钟会反叛,导致军士发生变乱。邓艾的旧部将他救出。监军卫瓘曾参与陷害邓艾之事,恐日后邓艾报复,于是派人将邓艾杀死在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