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1 / 1)

禅的心态 王少农著 2233 字 9天前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其才干非凡,颇有进取精神,富有远见卓识,为东吴政权的巩固立下了不朽之功。

忠诚仕主稳定江东

周瑜出身士族。他的曾祖、祖父均为东汉显官,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如此显赫的身世及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周瑜自幼便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周瑜健壮潇洒、风度绝伦、志向远大,且多才多艺,不仅对政治、军事诸学有精深研究,还精通音乐。

当年,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将家小全部移至舒县。其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个人交好日密。后来孙坚去世,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兴平二年(195),淮南军阀袁术派孙策率兵千余人攻取江东,进至历阳(今安徽和县)时,周瑜得孙策来信,于是起兵响应孙策。孙、周二人协同作战,先是攻下横江渡、当利口,进而渡江攻击地方势力笮融、薛礼,占领了秣陵。接着又乘胜进军湖孰、江乘二县(均系长江下游重要渡口,在今江苏句容北),扬州刺史刘繇逃遁,孙军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县)。

这时孙策已拥兵数万,实力逐渐增强,并延揽人才,不断兼并扩展。他审时度势,决定脱离袁术,独自向江东发展。他请周瑜渡江北返,回守当涂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的小丹阳镇)。

周瑜回到丹阳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取代他叔父周尚作丹阳太守,他便与叔父一同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见周瑜一表人才,又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欲收在自己帐下为其所用。然周瑜却认为袁术鼠目寸光,且凶残暴敛,料定他终究难以成就大业,于是婉言辞却,请求改任居巢(今安徽巢县)长。孙策追求进取,知人善任,使周瑜认定孙策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可依赖的英明之主。袁术不知周瑜本意,便同意了,而周瑜实际上是借路东归,准备依附孙策。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周瑜重归孙策。孙策亲往迎接,授予他建威中郎将,当即将士兵2000人,战马50匹拨给他指挥。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多,无人能与之比肩。当时,周瑜年仅24岁,年青英俊,风流倜傥,却能对兵民施恩惠,对士大夫讲信义,因此吴中人都称他为“周郎”。

周瑜自从归附吴国拜将之后,其声名、威望更是与日俱增。孙策派他坐镇牛渚(今安徽庐江县南),不久又改派为春谷长,周瑜在此为孙策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充兵力,积聚力量。不久,孙策准备夺取刘表控制的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三国吴时治所,在今湖北鄂城)太守,驻守巴丘。建安四年(199),随孙策攻克皖城(今安徽潜山县),获刘勋部卒3万余人。后又进军寻阳(今江西九江市),打败庐江太守刘勋,再挥戈南取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庐陵(今江西吉水东北)等地,周瑜又奉命御守巴丘(今江西峡江)。在征战的历程中,周瑜为辅助孙策开拓东吴疆域,创立东吴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安五年(200),孙策在曹操与袁绍陈兵官渡之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杀死于丹徒(今江苏镇江)。临终前,他将军国大事托付给孙权,并命周瑜与长史张昭共同辅助孙权。周瑜奉令连夜率兵返吴(今江苏苏州)赴丧,临危授命,开始参与辅政。

当时,孙权年仅18岁,江东的孙氏政权只是初具规模,并不巩固。因此统治营垒中不少人左瞻右顾,顿时形势紧迫、人心惶惶。加之孙权已占据的江东六郡,还有许多偏远险要的山区为山越人所控制,尚未臣服,北方的曹操、荆州的刘表都对此虎视耽耽,整个江东局势难卜。在这个转折的紧急关口,执事的周瑜和张昭,紧密地团结文臣武将,殚精竭虑,全心扶持,其他人才不敢轻举妄动。

建安七年(202),曹操打败了袁绍,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命令孙权听其节制,并立即将子弟送至许都作人质,欲使孙权集团不战而降服。面对曹操的胁迫,东吴众臣无人敢抗拒曹令,这时周瑜挺身而出,他坚决反对送人质,他认为一旦按曹操的说法来办,必然会受制于人。同时,周瑜通过正确分析曹魏和东吴的战略形势,并以昔日的楚国占据荆、扬二州而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为据,劝说孙权不可向曹操降服。建议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抗衡曹操,静观天下大局的变化。孙权接受了周瑜的方略,拒派人质,决心割据江南,成王霸之业。

建安十一年(206),周瑜奉命督孙瑜等攻灭麻、保二屯(在陆口以东,陆口在今湖北蒲圻西北)的山贼。这次战争十分残酷,周瑜将俘获的部落首领一律斩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地。同年,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引兵数千人,进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周瑜率兵迎击,生擒邓龙凯旋而归。建安十三年(208)春,周瑜被提升为前部大督,孙权领兵欲夺取荆州,以确保江东,然后向江南发展,再相机统一全国。这个战略意图在东吴军队击杀黄祖、占据江夏的胜利基础上得以初步实现。

力主抗曹火烧赤壁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进而统一全国,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挥师南下。恰在此时,荆州刘表病死,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

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8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实力陡增。而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樊城得到消息率兵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兵时,在当阳的长坂为曹军追击,遭大败。曹操占据江陵,准备顺流而下,进兵江东。当时,曹操还写信威胁孙权说:“今治水军80万,方与将军会与东吴。”

同年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鲁肃力主联合刘备抗曹,孙权采纳了他的主张,鲁肃随至长坂向刘备表明孙权欲结盟之意,刘备本来也有此意,于是派诸葛亮前去商量联合抗曹事宜。十月,鲁肃及诸葛亮返抵柴桑,曹操的威胁信恰好送到,整个东吴顿时十分惊恐。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没想到,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只有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共商大计。

周瑜接到孙权的调令,立即赶回柴桑,他完全支持鲁肃的意见,坚决反对张昭的主张。他在向孙权分析两方形势的大会上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不过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神威雄才,兼仗父兄的遗业,称雄江东,地方数千里,兵力精强,资财充足,将士们愿意为国效力,横刀跃马驰骋天下,替汉室去铲除奸贼;况且曹操这次是自来送死,岂有去迎降之理?并进一步分析曹操违背天时、地利、用兵之患和实际兵力,他说:“曹操虽统一了北方,但仍有马超、韩遂割据关西,对他的后方构成威胁;如今舍长就短,放弃骑兵,进行我军善长的水上作战,乃用兵之大忌;现在正值初冬,马乏饲料,北方士卒,南下长江河网地区,战地生疏,水土不服,必然多生疾病。曹军只有十五六万人,且连续征战,早已兵疲师老,加上荆州的降兵七八万人,最多不过20多万军队,其中新降之兵,必定不服,上下难以一心,不足惧。请将军拨我精兵5万,保证击败曹操。”周瑜一番犀利的分析不仅解除了孙权的顾虑,而且更加坚定了抗击曹操的信心和勇气。他拔刀斫案,力阻诸位大臣迎降的主张,统一内部歧见,同心协力,一致迎战。于是孙权调拨精兵3万,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军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御曹操。

周瑜与刘备到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会合后继续前进,至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与曹军的先头部队相遇。这时,周瑜的推测已成事实,曹军因为多数是北方人,到南方不服水土,许多官兵患病,加之刘琮的水军久未作战,平时又缺乏训练,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刚一交战,便败退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初战失利后,一方面派蔡瑁、张允加紧训练水军,一方面为了解决北军不习水战的缺点,就用大铁环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行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一情况,便向周瑜献计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于与敌军相持很久。曹军战船首尾相连,可以用火攻打败他。”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叫黄盖写信给曹操说要投降,并约定投降时间。然而又命令水军挑选几十艘战船装满柴草,并且把膏油灌注其中,再用红色的布幕遮掩严实,插上旌旗,每艘跟战船一样。大船后面又拴上了一些小快艇,以备点火之后撤退之用。曹操信以为真。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傍晚,到了约定的投降时间,正好刮起了东南风,周瑜便命令船队立即出发。当周瑜的伪装战船依次向江北进发时,江北的曹兵在船上都伸着脖子观望,指点着说:“这是黄盖率军来投降的。”眼看东吴船队接近曹军战船时,东吴的蒙冲斗舰一同点起大火来,一时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大火扑向曹军战船。曹军战船首尾相连,分散不开,行动不便,顿时都着火燃烧起来。烈火迅速蔓延到岸上的营寨,烈炎冲天,席卷北岸,曹军人马被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残兵败将退败至南郡(治今湖北荆州)。后在张辽、许褚等将的接应下,到达江陵。这时的部队已伤亡散失大半。曹操不愿在荆州久留,遂让大将曹仁守江陵城,自率余部回邺城去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亲临前线指挥,他针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采取先机制敌、速战速决的方针,以吴军之长击曹军之短,采用火攻战术,终于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胜利。

力夺南郡英雄早逝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与程普带领几万军队至江陵,与曹仁隔江对峙。但是,江陵城池坚固,粮食充足,曹仁又勇敢善战,周瑜多次发动攻击,都未能攻克,双方在此僵持有一年多的时间。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为彻底解决江陵问题,周瑜亲自出马督战,不料被一支流箭射中右肋,只好回营治伤。曹仁得知周瑜受伤,卧床不起,便率兵到吴营外指名叫阵。在这紧要关头,为了安定军心,周瑜忍着伤痛,精神抖擞地到军营巡视。吴军将士见主帅仍能巡视,遂信心倍增。曹仁看见周瑜伤势不重,心中暗自吃惊,慌忙下令发兵。周瑜命令将士出击,乘胜对曹军发动猛攻,经过一年的激烈战斗,曹军伤亡很大,江陵上游的夷陵(今宜昌市东南)已被周瑜分兵攻占,曹仁孤军难守,只好放弃江陵北撤,周瑜挥军夺占了原荆州所属的南郡,孙权于是拜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

按周瑜的想法,荆州到手后,下一步是一面稳定荆州,一面继续西进,夺取益州,南取交州。但刘备却让周瑜与孙权、鲁肃产生了分歧。赤壁之战后,刘备前往江东,与孙权结亲,并要求荆州地盘。周瑜认为“刘备寄寓,有似养虎”,让刘备做荆州之主,势必危及江东政权。他提醒孙权预防刘备反噬,主张借机将他滞留江东,同时将关羽、张飞二人分开,各置一方。以这三人为质,收服他们的士众,则长江以南、荆州以西大事可定。周瑜的想法,实质上代表了当时军队将士的普遍意见。照他们的想法,江东军队是足以对付北方曹操大军的,并不需要倚赖刘备的力量。但孙权却希望能够联合刘备,共同抗击北方强大的曹氏集团,对此,周瑜只好服从。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去京口面见孙权提出攻取益州的计划。这里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沃野千里,稻香鱼肥,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号。且当时,益州又局势不稳,正好乘隙进攻,一旦拿下这块地方,就可形成对曹操的包围。这一次,孙权同意他的建议,命他回江陵整军做好出征准备。然周瑜回江陵的途中,刚至巴丘(今湖南岳阳市西南),就大病骤发,不幸身亡,军队只好退回。这一年,周瑜年仅36岁,正当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