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员(1 / 1)

禅的心态 王少农著 1463 字 9天前

伍员(-前484),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中国先秦时期着名的军事将领及军事谋略家。与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南服越人,使吴国一跃而为诸侯中的军事强国。

伍员出生于楚国显赫的贵族家庭。伍员之祖伍举,曾历庄、共、康、灵数王,以敢于直谏着名。伍员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子熊建的太傅;其兄伍尚为棠(江苏六合北)尹。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生活,伍员自小就受到了贵族式的教育和熏陶。

楚平王二年(前527),平王熊居(原名弃疾,即位时改为居)命太子少傅费无忌去秦国为太子熊建娶亲。结果费无忌见秦女貌美,竟劝熊居自己娶了做妃子,而另为熊建娶了齐女。但是,费无忌担心太子熊建将来继位后会报复自己,便经常在熊居面前诋毁熊建,熊居遂令熊建守城父(河南平顶山北),以备边防。后来又诬陷熊建“外交诸侯,将人为乱”。熊居于是召回太子建的老师伍奢进行严加拷问,对于子虚乌有的事情,伍奢当然矢口否认,于是被熊居给关押了起来。后来又派人去杀熊建,熊建闻讯逃奔宋国。熊居听信费无忌谗言,再派使诏伍尚、伍员回朝,并告知:如不奉诏,即杀伍奢。伍尚准备遵命回朝,伍员劝阻说:“我们不能回去,即使回去也不能救了父亲,现在平王劝我们回去,只不过是为了斩草除根。”伍尚不听,伍员只能一人逃跑,历经千辛万苦,伍员逃至吴国。

伍员至吴后,经过一番审时度势地分析,他认为公子光有大志,将来定可帮助他伐楚,于是将勇士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与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暂居田野耕种。吴王僚十一年(前516),楚平王熊居病死,昭王熊珍(亦称轸)继位。姬僚乘楚丧之际,出兵攻楚,以至国内空虚,公子光在伍员的建议下使专诸乘机刺杀了吴王姬僚,自立为王,即为吴王阖庐,并任命伍员为“行人”。阖庐问伍员“安君治民”之术,伍员说:“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治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庐采纳了伍员的建议,于是让伍员参与国家政事。伍员帮助吴王阖庐修明政治,发展生产,振军经武,加强国力。

吴王阖庐三年(前512),伍员向阖庐推荐了精通兵法的孙武。阖庐任用孙武为将,与伍员共同辅佐自己,以对付当前的主要敌人——楚国。由于伍员原本就是楚国人,因此对楚国的国情最为了解,他提出了先疲惫楚军,再大举进攻的战略方针。阖庐采纳了伍员的建议,四年(前511)秋,派军攻楚边邑夷(今城父)、潜(安徽霍山南)、六(安徽六安北)等地。楚军赶往抵制吴军,吴军便立马撤退;楚军一看吴军都逃跑了,就撤军回城,结果吴军又攻弦(河南息县南),楚军再去增援,结果吴军又撤,此后年年如此袭扰楚境,以致自楚昭王即位,吴军每年无一不对楚境进行骚扰。

吴王阖庐七年(前508),楚国的属国桐(安徽桐城北)背叛楚国,依附了吴国。伍员为达到“多方以误之”的目的,借机唆使楚附庸舒鸠氏(安徽舒城)诱楚来攻。楚昭王熊珍派大将囊瓦率军来攻打吴国。吴王阖庐派伍员等率军迎击于豫章(大别山东,巢湖以西,淮南、江北地区)。伍员将大量船只部署于豫章地区南部的江面上,故意表现出防守的阵势。而将主力潜伏于巢(安徽桐城、安庆之间)邑附近。囊瓦果然中计,以为吴军的全部兵力都在江面上,遂对陆上警戒松懈。伍员乘其不备,由侧背突然发起进攻,楚军大败。吴军乘胜攻占巢城,俘楚大夫公子繁。

吴王阖庐九年(前506),楚军围困蔡国,蔡国向吴国求援。阖庐认为楚国这时已是疲惫之师,兵力自然大不如前,准备乘机发起总攻,询问伍员时机是否成熟。伍员分析了敌情,提出建议说:“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伍员的这一席话,不仅揭露出了楚与邻国间的矛盾,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吴国的力量,唐、蔡为楚国北方门户,位处楚国侧背,战略价值极大,从这里进攻,可以避开楚军防备较严的正面战场豫章地区,直趋楚都郢(湖北江陵西北),能起到战略突袭的作用。阖庐采纳了伍员的建议,与孙武等共同研究,决定由水路乘船沿淮水西进,至蔡国附近地区后,弃船登岸,然后与蔡、唐军联合,由陆上经三关向郢进攻。阖庐自为统帅,以伍员、孙武为副,率主力按预定计划向楚进攻。由于吴军早已准备多时,士气高昂,且进攻路线选择准确,沿途楚军防备薄弱,几乎未遇坚强抵抗,即长驱直人地进至汉水。两军在柏举(湖北麻城东)交战,结果楚军大败,吴军乘势追击,在清发水(湖北浸水)、雍滋(湖北京山西)等地五战五捷。接着渡过水而攻占楚都郢城,迫使楚昭王熊珍仓皇逃走。这是整个春秋时期千里进军迅速攻占大国都城的第一个,因而使中原各国大为震惊,不得不重新估价这个过去一向视为蛮夷之邦的新兴吴国。

由于伍员在攻楚作战中,带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所以在占领楚都后竟放纵吴军大肆掳掠人民,凌辱贵族家属,伍员自己竟然还鞭平王之尸,这都激起楚国上下的愤怒及反对。同时,当吴军主力在楚国肆无忌惮之时,越军乘吴国空虚,发兵攻吴;秦国也出兵助楚,与楚军联合抵制在楚吴军,并数次取胜;阖庐之弟夫概又乘机返国自立为王。阖庐被迫于吴王阖庐十年(前505)九月,下令撤军。

吴军撤退后,楚国虽得到了恢复的机会,但因战争中国力损失惨重,暂时无力对吴国造成重大威胁。制服西方的强敌之后,处于吴国东方近邻的越国兴盛了起来。根据孙武当初为吴国制定的争霸方针“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越国便成为了吴国新的攻击目标。吴王阖庐十九年(前496),越王允常病逝,其子勾践继位。阖庐、伍员等认为越国新君刚立,政局未稳,便发兵攻越,双方在槁李(浙江嘉兴西南)交战,结果吴军失败,阖庐且身负重伤而归,然而最终竟因此不治而亡。其子夫差,在伍员的拥戴下继位为王。夫差为报父仇,命伍员积极战备,企图消灭越国。正当吴军准备完毕,即将进军攻越时,越王勾践竟先发制人,于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发兵攻吴,双方水军大战于夫椒(江苏吴县太湖中之西山)附近水上。越军大败,退回本国。吴军乘胜追击,攻陷了越都会稽(浙江绍兴)。勾践率5000人逃至会稽山(绍兴东南),派大夫文种买通了吴国太宰伯嚭,并献厚礼向吴求和。夫差认为越已衰微,不足成为威胁,遂准备答应与越国讲和。伍员认为不可,但由于伯嚭受贿为勾践说情,夫差终于同意越国求和之举而下令撤军。伍员对此极为悲愤,他哀叹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吴其为沼乎!”

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国内政局不稳,准备举兵攻齐,伍员极力反对,但夫差仍派大夫徐承率水军渡海攻齐,结果因出师不利而退军。夫差准备亲率主力北进。伍员再度劝阻夫差不听,执意北进。吴王夫差十二年(前484),吴军大败齐军于艾陵(山东莱芜东北),夫差这下更加骄傲自负,也越发疏远与冷落伍员,并在准备再次大举攻齐前,派伍员为使臣去齐。伍员认为近期内越国必然会攻打吴国,为避祸他将儿子一同带去了齐国,并将儿子留于齐国鲍氏家。伯嚭乘机诬陷伍员里通外国,夫差大怒,赐剑伍员自杀。伍员被迫含恨而死。死后不久,越王勾践果然出军攻吴,由于吴军数次北进攻齐,国力损耗极大,战败被围姑苏山,夫差像当年勾践请求自己一样请求与越国讲和,然而勾践不允,只得自杀。临死前说:“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