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赤壁风火 乱世中的桃源(1 / 1)

曹操挥师南下,第一个目标就是荆州。

曹操早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就已经萌生攻打荆州的想法,只是苦于当时袁氏家族未灭,北方还没安定,才没有最终成行。由此,荆州又获得四五年的安定。当北方基本稳定之后,荆州就成了曹操第一个要夺取的地方。

荆州是个好地方,荆州牧刘表也是个好人。

荆州是当时天下面积第二、人口第一的大州,包括现在湖北和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河南、广东、贵州、广西的一部分,以及陕西、江西、重庆的一小部分。因为当时天下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相对不受重视,这样一块肥地才没有成为军阀们争夺的中心。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长沙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但他并没有占领荆州。于是荆州的首长一职空缺,朝廷任命刘表出任荆州刺史。

刘表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名气、声望都非常高,高到登上了当时社会上的最高排行榜,位列“八及”之一。

这里有一个小矛盾:在《三国志》中,刘表并不在“八及”中,而在比“八及”更高的“八顾”之中。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有两张排行榜。第一张排行榜是天下士人所排,在这张总榜之中,刘表位列“八及”。另一张排行榜是张俭一个叫朱并的同乡做的。为了污蔑张俭,他给包括张俭在内的二十四个同乡起了别号,说他们互为朋党,企图危害国家。在这张榜单中,刘表位列“八顾”。

显而易见,第一张榜单是全国性的,权威性及认可度远超第二张区域性榜单,但谁都知道榜上有名在东汉末年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刘表就此被划为党人,被宦官们缉捕,完全靠运气好、跑得快才幸免于难。

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宦官集团倒台以后,刘表就翻身了。加之他有明确的宗室背景,于是就接到了荆州刺史的任命。

刘表刚出任荆州刺史的时候非常狼狈。当时荆州有许多“宗贼”,他们以亲戚、宗法关系联合起来到处作乱,袁术又屯兵鲁阳,阻断了道路,刘表只能自己骑着马悄悄地溜进南郡的宜城。

在宜城,刘表遇到了他的两个贵人:蒯越和蔡瑁。刘表使用蒯越的计策,依靠像蔡瑁这样的荆州豪门大族,迅速消灭了大部分作乱的宗贼,平定了荆州。虽然如此,刘表还不能安心,因为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时刻惦记着荆州这块肥肉的袁术。

论能力,袁术比刘表强不到哪儿去,但这时候袁术手下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孙坚。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术遣孙坚进攻荆州。对于连董卓的虎狼之师都畏惧其三分的孙坚,刘表当然不敢亲自上阵与之对垒。当时刘表手下最厉害的大将是黄祖,他便派黄祖去抵挡孙坚。

可即便是黄祖,跟孙坚也还是有差距的。两军初交战,孙坚便在樊城附近击败黄祖,进而兵围襄阳。黄祖战败,刘表就更加紧张了。他连夜给黄祖派去大批援兵,并指挥其对孙坚发动夜袭。

败了一仗的黄祖也不甘心,得了增援之后马上出发,心想:“白天打不过你孙坚,晚上还不能搞一下?”

结果还真不行。黄祖的队伍趁夜“潜出”,从孙坚背后发动进攻,不料孙坚转过身把黄祖打了个落花流水。黄祖这次败得比白天更加狼狈,趁着夜色窜入襄阳旁的岘山中才逃过一劫。这时候孙坚不干了,誓要将黄祖追死,遂亲自提兵进山。

孙坚的队伍明火执仗地穿行于山林之间,不断有荆州士兵被追上,被杀死或成为俘虏。在形势大好的乘胜追击中,旁边冷不防射来一箭,孙坚猝不及防,竟被当场射死。

这件事情教育我们,在取得完全胜利之前,不管赢了多少次,也有一败涂地的危险;而只要没死,不管失败过多少次,只要能挺住,就总有翻身的可能。

孙坚被射死后,他的队伍只好撤退,袁术占领荆州的计划就此失败。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再没有能够威胁荆州的人物出现。刘表这下彻底在荆州站稳脚跟,还使之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一股南边到达五岭地区,北边连着汉川的“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强大势力。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这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军事斗争都发生在北方,导致大量北方士人往南迁移,躲避战乱,而富庶安定的荆州无疑是这些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就连走投无路的刘备也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跑到了荆州。

在旁人眼里,或许刘备的到来是刘表崛起、争鼎天下的机会。其实不然,刘表没雄心壮志不假,可他也不是傻子。刘备只是因穷困来投,而刘表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刘备这个人是养不熟的。

刘表不仅不敢赶走刘备,还寄希望于这个仅次于曹操的天下英雄能在危难的时候拉他一把,但他同时也不能信任刘备,因为刘备一旦发展壮大起来,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他只能把刘备供起来,然后搁置一旁。

建安十二年,曹操征乌丸的时候,刘备曾建议刘表趁曹军虚国而出的时候袭击许都。

刘表说:“等等吧,再看看。”

刘备虽然很想打许都,但他自己手下并没有多少兵马。刘表不肯行动,他就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好等在那里。

这一等就等到了曹操从乌丸胜利班师。这时候刘表找到刘备,略带懊悔地说:“哎呀,之前没听兄弟你的话,失去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可惜了哈。”

刘备只能宽慰他,其实也是在宽慰自己:“现在是个天下分裂、战事四起的时代,机会多的是,只要下次我们不错过,现在也没什么可惜的。”

然而,刘表压根儿就没有争霸天下的心思。他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荆州守住、经营好,只要别人进不来就行。他是不可能出去打天下的,因此他嘴上虽说可惜,其实压根儿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

刘备心里却是真的觉得可惜。如果他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哪里还用跟刘表商量,自己早杀到许都去了。

刘备在荆州待了五六年,这是自他起兵以来过得最安稳的几年,但他未曾因安稳的生活而放弃雄心壮志,反倒常因自己命运的坎坷而悲伤。有一次,刘表请他赴宴,刘备中途上了个厕所,出来后便独自坐在那里抹眼泪。刘表很奇怪,问他:“兄弟,怎么喝得好好的就开始哭了?”

刘备擦了擦眼泪才回答:“我是长期骑马打仗的人,腿上一直没有赘肉,可如今我已许久不骑马上战场了。刚才上厕所,我看到自己大腿内侧已长出赘肉。又想到日子再这样继续下去,我刘备老之将至,可自己的功名、事业还看不到影子,不由得悲从心来。”

确实,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已经四十六岁,距离他起兵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他戎马半生,虽名扬天下,得到世人认可,却始终成不了气候,没有稳固的地盘,也没有像样的军队,大多数时间处于流亡、奔波中。

刘备曾经叹息着跟手下人说:“要是我有一块地盘,现在那些人哪里是我的对手!”

道理没有错,只可惜他没有自己的地盘。而以刘备即将老去的胳膊和腿看,他还能奔波几年?

他不知道。

刘备怎样才能走出他戎马半生又奔波半生,却始终没有立锥之地的怪圈呢?

他也不知道。

刘备不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缺乏世人向往的口碑,也不缺乏成就大事的能力,但他缺乏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如果刘备还想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找一个明白人帮他解决困扰了他二十几年的路线问题。

于是,建安十二年,刘备来到了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