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前夜(1 / 1)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中,最具优势的无疑是袁绍。他背后有袁家四世三公的光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当他以盟主的身份振臂高呼时,很快就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才。但袁绍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见事迟”,即总在事情发生以后才拍着脑门感叹:“哎呀,错过了一个机会!”

曹操要迎奉天子的时候,本来袁绍是可以抢先的,可他认为没有好处,不愿意做。等曹操把天子拿捏在手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袁绍才反应过来:刘协这小子还是蛮有用的。于是,他跟曹操提出他也要迎奉天子,而且天子不能住在许都,应该住到他的大本营邺城。

对于袁绍的这个要求,曹操怎么可能答应?曹操还用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斥责袁绍在皇帝落难的时候不积极勤王,很是讽刺了袁绍一番。

袁绍接到诏书后当众勃然大怒:“曹操这个家伙,我跟你们讲,当年要不是我,他早死好几回了。现在他想干吗?难道想挟天子以令我吗?!”

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袁绍就有了干掉曹操,把天子抢到自己地盘上来的打算。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已经消灭公孙瓒,彻底占领北方四州之地,实力达到巅峰。这时候,长江以北,在袁绍目力可及之处,只有曹操显得格外碍眼。于是,袁绍准备集结十万精兵,到许都把皇帝抢过来,顺便消灭曹操。

关于如何对付曹操,袁绍的谋士田丰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因为我们的地盘大、实力强,因此我主张对外联合其他人,对内搞好经济,然后从两边不断袭扰、消耗曹操,和曹操打持久战。如果曹操救援左边,我们就攻击他的右边;曹操救援右边,我们就攻击他的左边。这样让他疲于奔命,用不了三年,就能把曹操从肥拖瘦,从瘦拖死。”

袁绍不听:“你这是什么馊主意!还要磨磨蹭蹭地折腾三年!我已经消灭公孙瓒,现在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天底下哪里还有人是我的对手!”

田丰见嘴上劝不动就动手,死拉住袁绍说:“主公,放着安稳的计策不用,把成功寄于一场战争,万一失败了,后悔都来不及啊!”

袁绍越听越心烦,就把田丰关进了邺城的大狱,准备等凯旋之后再收拾他。

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的十万精兵大部集结,袁绍以衣带诏为借口,率领大军浩浩****地朝许都开进。

在这个关键时候,曹操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顾即将到来的袁绍大军,先带领精兵去攻打在徐州的刘备。

当时手下很多人不解曹操的决定:“袁绍的大军马上就要开过来了,我们应当积极备战才是。这个时候去打刘备,万一袁绍从背后攻击我们,我们哪里顶得住?”

曹操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袁绍这个人出了名地反应慢。我们去打刘备,只要动作快一点儿,打完刘备袁绍可能还没反应过来。而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如果我们和袁绍陷入僵持,他一定会从背后袭击我们,这才是心腹大患。”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曹操的眼光。之前刘备逃出许都后,曹操曾派刘岱和王忠去攻打徐州,结果被刘备轻松击败。刘备得胜之后心情大好,认为现在曹操迫于袁绍的压力肯定自顾不暇,于是便没杀刘岱和王忠,还得意地跟二人说:“你们这种角色,来一百个都奈何不了我。如果曹操自己来,那胜负未知。”

结果,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当刘备从侦察兵那里得知他口中这个跟自己“胜负未知”的曹操真的带兵杀过来的时候,起初是不相信的。等远远看到曹操的旗子飘过来,他连较量一下的欲望都没有,吓得再次撇下老婆、孩子,掉头就跑。

刘备这一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曹操追之不及,便挥师下邳,团团围住守在下邳的关羽。关羽同样不能抵挡,只好向曹操投降。

等曹操拿下徐州,顺手平定反叛的昌豨后回到官渡前线,袁绍依旧在按部就班地部署队伍,对对手的变化完全没有反应。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的先锋大将颜良抵达东郡,开始进攻白马城,袁绍的主力则驻扎在黎阳,准备渡黄河。

双方的决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