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梦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只说某日刘庄夜间突然梦到一个身形高大的金人在宫殿中飞来飞去,头上有一圈如日月般的光辉,刘庄正准备上去询问,梦却突然醒了。
人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刘庄醒来后左思右想,并不能找到梦的根源,于是只能向群臣寻求梦的解析。
虽然皇帝问得突然,但群臣中果有博闻强识之辈,马上就有一个叫傅毅的大臣回答:“在遥远的西方,他们信仰的神叫佛。当年孝武皇帝曾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匈奴浑邪王率部投降,据说匈奴人上缴的战利品中就有从天竺流入匈奴的金人佛像。又据说这个佛像高丈余,曾被安放在甘泉宫。”
那为什么还要说是“据说”呢?因为可惜的是,西汉末年几经战乱之后,佛像已经流失,不可复见。而依之前的描述,傅毅认定刘庄所梦到的金人就是西方的佛。
刘庄大概是安生日子过多了,对佛教这一闻所未闻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就派人到处打听有关佛教的东西。当时,以丝绸之路为桥梁,自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在大月氏国使者口中接触到佛经开始,佛教在中国上层社会已经有所传播。楚王刘英便是佛教的忠实信徒,他曾在自己的楚国建了不少供奉佛像的建筑。但由于当年只有口授的佛经,至于佛教的具体派别、教义、礼仪、法度什么的,基本上统统没有。佛是谁?从哪里来?要做什么?此灵魂三问更只能靠每个人自己想象。
这次刘庄派出去的官员从地方上收集了一些关于佛教教义的内容,刘庄看了之后对佛教也起了兴致,于是大概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刘庄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十余人出使天竺。
这可能是最早的西游记了。也不知这十几人的小团队到底走的是哪条路线,翻过几座山,跨过几条河,经历了多少磨难才最终抵达天竺。而到了天竺,蔡愔一行人抓瞎了。由于语言不通,路上请来的翻译可能也是个半吊子,一句话从汉使口中说出,再经翻译到天竺本地人耳朵里,大概跟一个韩国人和一个印度人用英语交流差不多,部分靠肢体语言,剩下的部分靠猜。幸而几经周折之后,他们遇到了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
摄摩腾和竺法兰都是中天竺人,并且皆为得道高僧。摄摩腾善解佛教的大小乘经典,经常如苦行僧般四处游走弘法。据说当年天竺有两个附属小国,不知因何起了摩擦。古往今来,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一旦外交手段不能解决,最后不免要诉诸武力。就在此时,摄摩腾如和平天使般出现,凭无上佛法以一己之力竟劝得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挽救了万千生灵,他也因此声名大振。竺法兰更是不得了,他博学多闻,被称为天竺学者之师。更难得的是,他打小不知从哪儿接触了汉文化,竟然略通汉语。遇到摄摩腾和竺法兰,当真是蔡愔等人的运气,于是他们便邀请两位高僧前往中国宣扬佛法。
真正的高僧以弘扬佛法为己任,虽有千难万险又怎会推辞!稍作准备,两位高僧便和蔡愔踏上了东去中国的道路。
永平十年(公元67年),经历了一番艰险的旅程之后,摄摩腾和竺法兰终于抵达洛阳。随同他们到来的,还有一匹驮着佛经的白马。刘庄见果然请到了佛,很是高兴,不仅亲自接见了摄摩腾和竺法兰,还把释迦牟尼的画像挂到了清凉台和显节陵上,并在洛阳城西边的雍门外建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供两位高僧居住。
可惜摄摩腾来到洛阳后长期水土不服,没过几年,还未等到将佛法弘扬,年事已高的他就在白马寺圆寂了。虽然如此,但中国从此便算真正有了佛教,有了和尚,也有了有关和尚日常行为的一套规范。而且,摄摩腾在圆寂前已经翻译出第一部中文经书《四十二章经》——由此可见,金庸老爷子把《四十二章经》而不是其他什么《金刚经》《易筋经》《大悲咒》作为大清宝藏秘密的载体应是言之有据的,并非脑袋一热随口胡编的。
今世间教派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信徒最多。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在历史上都曾伴随着战争,比如基督教的十字军东征和伊斯兰教的圣战,只有佛教与之不同。东汉之后,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中国汉文化从西向东、从南向北迁移,佛教也随之传遍中国,并与本土文化融合,不仅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完成了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国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这恰恰也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包容。
在其发源地印度,佛教分为约二十个派系,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日益昌盛,中国佛教也形成了很多流派,体系同样复杂。总体来说有八大宗派: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贤首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
鉴于本文并非讨论佛教的专业文章,显然不需要深入解释这么复杂的关系,只挑几个大家或许听过的略微说一下:
一说到和尚,大家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个光头百分之九十九是唐僧,而玄奘法师便是法相宗的创始人。这个法相宗可不得了,它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非专业人士难以窥其奥妙;达摩祖师也是大家熟知的,他是非常带中国特色、讲究自然之道和淡定的禅宗的祖师爷;至于信徒最多的,无疑是净土宗,这是一个提倡以观佛、念佛为手段,以前往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的宗派,同时它也是最简单的佛教,简单到信徒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佛。
其他的就不一一解释了。现代人对中国佛教派系有一个简单的总结,非常简明扼要,大意是:有钱就修密宗;没钱就修禅宗;唐僧修的法相宗跟他本人一样复杂、啰唆,没有大智慧的普通人别碰,受不了;法性宗只讲一个“空”字;传统、高贵是华严宗;修身律己是律宗;讲究义理是天台宗;至于我等凡夫俗子,要修的话当然要选只需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完事的净土宗。
但刘庄显然是不需要知道这些的。他虽然引进了佛教,建了寺庙,还把佛像挂到了清凉台,甚至于说促进佛教西来是他一生中唯一超过父亲刘秀的功绩,刘庄也并不在意,但他本身则是不信佛的,甚至在永平十三年 (公元70年)以谋反大逆之罪流放了那个崇佛的楚王刘英,并因此案里迁外连一共杀了几千人。对此,刘庄并不觉得有什么不适感,日子反而越过越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