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附录)(1 / 1)

大青小青

大青、小青是被推测为山中精怪的不明之物。关于它们的记录,主要集中在庐江郡一带。

跋涉在庐江山林旷野的行人,有时会听到人群悲泣之声,声音构成复杂,男女老少悉备,然而循声搜查,却根本找不到任何人影,哪怕哭声近在咫尺,仿佛发声之人触手可及,举目四顾,依然一无所见。

哭声出现的地点不固定,大多是在山区。诡异的是,每次哭声出现后,短时间内附近必有死亡事件发生,不论是因事故而死、病死还是坐法被杀,总之哭声起处,一定有人丧命。更古怪的是,每次发声的“人群”规模不尽相同,哭泣的声音也随之大小不一,哭声的大小,与死者的家境状况呈现出某种神秘的相关性:哭声大时,附近出现丧亡的往往是大户人家;哭声越是低微零落,死者的家境越贫寒。

野婆

宋代邕州、宜州(今广西南宁、河池)以西,多为蛮獠部族居处,其地穷崖绝谷,密林榛薮,怪影出没不定。相传有一种名为“野婆”的怪物,形似人类老妪,西晋张华《博物志》载:“日南有野女,裸袒无?。”据见者描述说,此物满头枯发乱似稻草,扎成一个头髻,跣足**,腰腹皮肤松弛,下垂过膝,远远看去,像是一根融化了一半的蜡烛,状极丑陋。

野婆最好偷盗婴儿,它力气奇大,能手格猛虎,寻常五六个精壮汉子完全制它不住。兼且捷若猿猱,飞走于嵚崖峭壁,如履平地,闯入山寨民居盗婴,当真是防不胜防,无可抵御。但这怪物有一种奇特的自尊,不怕人打,唯怕人骂,若给人撞见,大骂一通,往往就不堪诟责,愤愤地掷还婴孩,羞愧而去。有时就算成功把孩子偷走了,逃到半途,却忽然疑心人类是不是在背后骂它,竟致折返回去,凭窗窥伺。原本丢了孩子的父母正自伤心绝望,蓦地望见野婆抱着婴儿,趴在窗子上探头探脑,忙破口大骂,野婆一看“你们果然在骂我”,于是照例愤愤地交还孩子,羞愧而去。

傒囊

这种精灵生长在山间,模样很可爱,像个不着寸缕的小孩子,似乎无法自行移动。看见人类时,会伸出小手求“牵牵”,要人类带它走。

嘉禾三年,东吴丹阳太守诸葛恪有一回到山间打猎,就遇到了这么个别致的小东西。那东西下半身连在泥土里,上身赤条条的,不会说话,见了诸葛恪,一味张着小嘴嘤嘤而鸣,着急地伸着小手,要求诸葛恪拉它。诸葛恪伸出手一拉,那小东西很欢快地跳出土来,随着他走了几步,忽然倒地而死。

没有人知道傒囊为什么会这样做,至少在向生畏死的人类面前,这是很难理解的。也许这种东西很蠢,也许死亡对于傒囊只是一个过程,又或者,它只求刹那自由,只求挣脱宿命的樊笼,哪怕只有一瞬,哪怕代价是生命。

王蛇

蚺蛇

南地万重林谷深处,生有一种远古魔兽,名唤“赤蚁”,大逾巨象,力负万钧,杂食虎豹,尤其可怖的是,此兽全身上下为炽烈的大火所团裹,所经之地,石木焦枯,噍类无存,其强大霸道,几乎无可匹敌。但天地万物循环,终始相克,纵赤蚁之强横,亦不免沦为一种更恐怖怪物的食粮,古书记载:

红柳娃

山岳孙青精

“山岳孙青精”是看上去有着人类外貌的妖怪,穿黄衣,状如老阴之人。它的左臂时时伫立着一只怪鸟,那鸟锦毛五彩,炳绚辉熠,华美无方。遇到行人时,抖手将鸟放出,行人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大鸟,忍不住驻足观看,只看得片刻,忽然遍体生寒,暴病不起,不消数日,必死无疑。

魔魂吞尸精

“魔魂吞尸精”是道书所载天不收、地不管、五岳不御、山海不拘的七十二种精怪之一,貌若妙龄少女,目澄秋水,皓玉凝肌,娇魂瘦影,婉媚无双。常于夜华之下,褰衣步月,哀恻叹息,惹人轻怜,见者莫不色授魂与。此妖精擅幻术,能以妖气幻化宫庭楼宇,引人深入,宫殿之中丝竹管弦,珍馐方丈,恍惚好似天上人间。误入者目眩神迷,逍遥忘返,终于精气丧尽而死。妖物出没之处,骷髅填地,干尸满谷,鸟兽不近,生机悉绝,但幻术遮掩下,一切腐臭死气,皆成温柔绮靡。

山膏

上古时代,行旅翻越山岭途中,有时会莫名其妙遭到恶语辱骂。

“你这贱役!”一个豪壮的声音突然响起,回**山林。

行旅吓了一跳,大声道:“什么人?”

“你这死狗,叫唤什么?”

“是谁在那里骂人!”

“你个矬鸟!”

“你是谁?有种你出来!”

草木簌簌而动,只见一头通体毛发鲜红的猪状怪物,像团火焰般骂骂咧咧疾冲而出,往山径中央一站,抖擞精神,对着一脸懵腾的行旅污言秽语,极口大骂。

这怪物就是“山膏”,《山海经·中山经》载道:“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豚),赤若丹火,善詈。”山膏天性喜欢骂人,且长于骂人,除此之外,倒也别无妨害。行旅若遇上此怪,不必同它纠缠,只需不加理会,径自赶路,出了山膏领地,便听不到它的骂声了。

水木精灵

清朝以关外乃是“龙兴之地”,需妥善保护为由,朝廷筑起绵延数千里的“柳条边”,封锁山海关,不轻许关内汉民出关,所以老百姓去往关外称作“闯关东”。关外人烟稀少,山薮间多异物潜伏蠢动,怪异之事就格外多。

话说关东有兄弟二人,都是猎户出身。有一次驰马入山打猎,正走在路上,长草丛中钻出一个身材极短小的小老头儿,高不满三尺,苍髯皓眉,一身儒生打扮,形貌奇特,拦在两人马前,向两人连连拱手。

兄弟俩看得有趣,兄长问道:“老爷子要干啥?”老头儿也不答话,摇摇脑袋,吐气如箭,直向兄长的坐骑喷去。马匹“咴喇喇”惊嘶挪步,调头欲逃,兄长忙勒住辔头,大怒道:“老东西,作死吗?”弯弓搭箭,照那老头儿一箭射去。老头儿身矮腿短,又是一把年纪,身手居然矫捷灵动得很,轻轻让过咫尺射来的劲箭,返身便逃,跑起来足不沾地,眨眼没了踪影。兄长哪里肯罢休,“驾”地大喝一声,打马追去。弟弟心想,以兄长的能耐,对付这么个小老头儿还不是手到擒来?因此并未跟去。

他在原地左等右等,等了好半天,迟迟不见兄长回转,心里奇怪,一紧马镫,循着兄长的马迹找到一棵树下。只见兄长仆倒在地,脖子抻长了好几尺,像个发酵后拉长了的面团一样软塌塌地拧着,脸孔朝向背后,情状极其诡异。弟弟大惊下马,去摇兄长的身子,兄长毫无反应,伸手在鼻下一探,气息全无,已经死了。

正在这时,窸窸窣窣,那小老头儿又从灌木中钻出来,张嘴向弟弟吐气。弟弟只觉寒气灌面,心中一阵迷糊,知道中了妖法,暗叫一声不好,飞身上鞍打马狂逃。未跑出一里地方,脖子上下忽然奇痒无比,他忍不住拿手爬搔,一搔之下,脖子竟然开始伸长。他惊惶骇异,意识越来越模糊,唯有紧紧搂着马颈,任由自己的脑袋耷拉下来,幸而老马识途,负着主人逃回家中。弟弟的脖子虽变得又长又软,居然得以不死,只不过从此再也无法挺起头颅,只能用木板做成夹板,套在脖子上加以固定。

多角兽

杭州境内,号称苍穹之眼的天目山巍峨耸峙,山中榛莽森列,古木丛生,其中有一种沙木,出产尤多。此树也叫“正木”或者“杉木”,株型高大笔直,质地轻软,耐腐防蛀,最适合构建椽枋柱梁,又或造船造桥,是当地一种主要的建筑木料。

天目山林密山深,乃是兽类之薮。别的野兽倒还罢了,唯独豪猪这种动物,特别喜欢在树缝间构巢作窝,深为进山采木的木工之患。人要取材,猪要护窝,上百年来,人猪之间也不知来来回回斗了多少次,杀伤豪猪虽多,人吃的苦头也不少,而且豪猪没有天敌,繁衍极快,人类下了很大的本钱,终究无法彻底铲除。

有一年,山民忽然发现,山中豪猪竟尔绝迹了,不知是集体迁徙去了哪里,还是遭遇了什么变故?大家也无心分辨,木工们奔走相告,蜂拥进山抢伐木材。

有几个工人组成一队,带足了干粮清水和工具,准备趁着没有豪猪阻挠的良机,深入山脉腹地,去寻一批最上乘的木材。一行人晓行夜宿,在山里走了几天,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山客导引着,进入了一条植被葳蕤的山谷。

深山之中,草木芃芃,根本没有人径,全靠摸索着前行。众人在那谷地间扪萝蹑石,深一脚浅一脚,走两步抬头眺望眺望,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良材。忽听一声惊呼,有个工人停步不走,眼睛瞪得铜铃一般,伸手斜指上方。

众人随他所指一看,只见遮天蔽日的老树枝桠间,藤蔓牵缠,兜挂着一个形貌奇异的庞然巨兽。那兽的体型几同大象相仿,全身密密麻麻生满了成百上千只灰黑色的短角,头上另生一角,殷红似血,足有三尺多长。

众人谁也没见过这种异兽,一时不敢靠近。远远瞧了一会儿,见它缠裹在无数藤蔓中间,一动不动,依稀是死了。慢慢上前仔细一看,果然已死去多时。想来是从山崖上跌下,落在树冠上,但为藤蔓所困,它体型虽巨,无奈在空中无所施力,以至于吊在半空,生生饿死。

花魄

江西婺源张公山上,有个姓谢的书生结庐读书。一天早起,闻茅舍外林鸟啁啾,似有鹦鹉栖迟,欣然出门观赏,在林间信步而行,忽见树梢之上,卧着一个小如花草的袖珍女郎。那女郎身躯只有手掌长短,眉目如画,**,肌肤光洁如玉,眉目之间却似乎满蕴着极大的愁苦。

书生惊为天物,见她花容惨淡,不禁怜惜,轻轻把她捧在手里,带回居所,安置在一个竹编的小笼中。女郎亦无惧色,亦不加抗拒,有时开口说话,声音轻软,殊不可识。书生每天对着这小小的女郎,神魂颠倒,奈何言语不通,不能交流。

一日,书生把竹笼摆在窗边,自去料理琐务,那天阳光极好,到得傍晚回转之时,发现女郎竟被晒成了一具干瘪的尸体,书生大恸。

翌日有好友来访,这位好友所学极博,见了女郎尸身惊道:“此物何处得来?”书生据实相告,言下哀哀无已。好友笑道:“不必悲伤,我有法子令她起死回生。”书生大喜,忙问其详,好友道:“你可知这是何物?”书生茫不能答。好友道:“这女郎名为‘花魄’,倘若一棵树上吊死过三人以上,冤苦之气凝结,就会化生此物。既为草木之属,自然以水土为本,把她泡在水里,便可复生。”

书生忙取水浇灌,女郎肌肤舒展,果然缓缓苏醒。从此以后,书生益发珍之如掌珠,细心照料,不容再有差池。

但他那好友是个天生多舌之人,离开之后,逢人便说书生得了一个玲珑女郎,一时间传为异事,乡人闻之,坌集来看。书生不胜烦扰,又深恐这些粗鲁俚民图谋不轨,伤害甚或偷走花魄,思前想后,终于决定把她放生。

山和尚

杭州府於潜县境内多山,清朝时,有个叫谭升的村民翻山进城探亲。行至半途,暝烟四合,林鸟归巢,天色已然黑了,而四外荒山野岭,如何能够止宿?谭升不由得着急,举首四顾,遥见前山林麓袅袅升起一缕炊烟,忙拔腿疾行,总算借着太阳落山前的最后一丝余晖赶到了地头。

山坳里搭着一座茅草小屋,屋外宽敞敞围了一圈栅栏,板门半掩,灯火荧荧,几个汉子正自盘腿坐地吃喝谈笑。见到谭升在外探头探脑,有人便停杯罢饮,出来相问,谭升告以迷路至此,求借宿一宵,那几个人十分豪爽,当下把他让进屋子同饮共食。末了几人都站起身来,要出去做工,原来他们是在这山上烧炭窑的工人。

谭升生平第一遭独宿深山,听着山风簌簌,夜枭啼鸣,难以成寐。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沙沙”响起,静夜之中,格外清晰,直向茅屋而来。那夜月色清朗,照得山腰林木,历历可见,谭升还以为是炭窑工人回来了,起身一看,只见一个皮肤黑青的矮小人形站在栅栏外,一双血红的眼睛正冷冷盯着自己,他吓了一跳,大声问道:“什么人?”

那东西一声不吭,俯下身子,张口便咬,栅栏所用的竹子甚粗,但那怪物咬起来,简直像啃黄瓜一样,应声断碎,毫不费力。谭升大骇,慌忙起身关门,可怜那茅屋实在简陋得很,连门闩都没有,谭升脊背顶在门上,耳听栅栏“喀嚓喀嚓”碎裂的声音,心里七上八下,张皇无措。怪物牙齿极利,片刻把栅栏咬穿一个大洞,走到门前,猛地一撞,谭升只觉大力涌来,身子连带那扇门“嘭”地飞了出去。就在这要命的时候,人声喧哗,一批工人轮班回来了,谭升扯破了嗓子大呼救命,那怪物稍一犹豫,终于顾不上吃人,反身一扭,从栅栏的破洞钻了出去。工人们撂下担子,齐声喝骂疾追,无奈山中夜行,人始终不及怪物迅速,众人越追越远,翻过一座山脊,那怪物已踪影全无。

方辉

王虺

剧毒的九头蛇,不需咬人,见者立死。明代人邝露的笔记《赤雅》载:

王虺,江北曰虺,江南曰蝮。首大如臂,背青腹赤,有齿极毒,啮人立死。大招南有炎火蝮蛇、蜒、鰅庸、短狐、王虺、骞。九头者曰雄虺。《天问》:“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不须啮人,见之立死。”犹叔敖之两头蛇也。予谓见者踏杀之,亦成佳事。《吴都赋》云:“虽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以此之。”可谓先得我心矣。书备一笑。

俞儿

山中精灵,是山神的一种,身形如人,高仅尺余。与水怪“委蛇”一样,俞儿也是祥瑞之物,见者可成霸业。

文献记载,最早目击俞儿的,仍是齐桓公。齐桓公北伐孤竹途中曾有此物现身于道,头戴宝冠,黄衣朱服,撩起右侧的衣裳,骑着一匹小马,在前疾奔。齐桓公吃了一惊,引弓欲射,又怕错杀无辜,踌躇不发,问左右道:“你们看,前面那东西是人还是什么?”左右随指而视,皆不能见。齐桓公大惑,不由得又开始疑神疑鬼:难道我出现幻觉了?难道这是征伐不利之兆?他口说指画,跟随从说了半天,随从们面面相觑,谁也看不到桓公口中所说的小人小马在哪。这时管仲说道:

“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且走马前疾,道也。祛衣,示前有水也。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

它策马疾驰,是在指引道路;撩起衣裳,是提示前方有河流阻道;撩起右侧之衣,意思是从河流右方涉过,可保无虞。

郭华小神精

猪毛夸父

《山海经》记载的怪物,主要分布在草木不生的犲山之中,身形巨大,状如夸父族人,而遍体长满猪毛。猪毛夸父每次现身,都伴随着席卷天下的特大洪水,原因不明。

雍和

狙如

《山海经》所载异兽,见于倚帝之山,状如一种吠声如狗的怪鼠(鼣鼠),白耳白喙。此兽出现,其国将被卷入战争。

《山海经》所载异兽,状如猪,黄身、白头、白尾,对风暴的察觉极其敏锐,它的现身,往往预示着天下大风。

山犭军是一种人头狗身兽,它们似乎对人类特别抱有好感,见到人类时,会展现怪异的笑容。山犭军善于投掷,奔行迅疾,速度快如风雷。其种群多分布在《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的“狱法之山”,感知到风暴生成时会自动出现,因此世人将其视为预警大风的标志。

犰狳

在美洲分布着一种身披鳞甲的哺乳动物,叫作“犰狳”,该动物的中文名称取自《山海经》记载的一种奇兽,两者外观近似:体大如兔,喙长如鸟,目若鹞鹰,蛇尾。

奇兽犰狳见到人后,会自动陷入睡眠,原因不明。而现实世界的犰狳见到人类,或遇到危险时,会将自己蜷成球体进行防御,部分种类则擅长装死,希望以此骗过掠食者。

无论是外观特征,还是遇险时的应对习性,中国上古传说的犰狳,同现实世界的美洲犰狳均十分相像,令人不禁猜想:是否确有先民,曾亲眼见到过这种动物?

当康

肥遗

朱厌

朱厌出没于《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的“小次之山”,这座山蕴藏有丰富的白玉和赤铜矿藏。根据相关记录推测,朱厌可能是一种灵长类,状如猿猴,白首赤足,它被与兵戈之事关联,尽管人们并不清楚两者间的具体关系,但毫无疑问,朱厌出现的年份,世间总会爆发大规模战争。

軨軨

酸与

酸与实际是一种鸟,其躯干形态却类似于蛇。像某些蜘蛛一样,酸与长有六只眼睛,此外还有两对翼翅,以及动物界极为罕见的三足。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酸与只分布于盛产美玉的景山,它每次出现,当地民众都会陷入不明原因的巨大恐慌。

升卿

头戴冠帻的山中巨蛇,目击者若能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升卿”,可以获得好运。呼其名则吉。《抱朴子·登涉》载:

“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

猛豹

这是一种外形似熊的食铁兽,晋代人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时,详细披露了猛豹的信息:

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

除了啃食铜铁,猛豹通常以蛇为食,毛短而富有光泽,多见于川蜀地区。据此推测,猛豹的原型或许与马来貘或大熊猫有关。

双石尸精

四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