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应龙老师教“分数的再认识”(1 / 1)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华老师说:“上课是可以随便说话的,只要你说的话与学习内容有关,就是可以的。”呵呵,学生一惊,听课老师也一惊,于是带着这种惊讶,开始了本节数学课——“分数的再认识”。

现在听课,我喜欢去捕捉老师的问题,因为那是课堂的灵魂,也是老师的教学功底,更是老师的教学个性。于是,本堂课“捕捉”如下。

课前设问:孙悟空拔出五根汗毛,变成五只猴子,三只公的,两只母的,你能想到哪些分数(还有很多分数,看你敢不敢去打破,去创造)?

问题一:大头儿子帮爸爸测量床和沙发的长度。床有两根领带那么长,但沙发还没有一根领带那么长,怎么办呢?把领带折了之后再量沙发,对折三次之后,沙发刚好有领带那么长,但大头儿子该怎么给爸爸说呢?沙发有多少个“领带”那么长呢?碰到难处,你能不能想办法解决?

问题二:对折三次,是把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为什么是八份?对折不能随便。领带的长度是:7/8,也就是7个1/8。

问题三:揭题后,问分数的再认识,对分数我们再认识什么呢?关于分数,你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四:再认识就是再了解,再了解它的什么呢(学生汇报:分数的单位、四则运算、性质、意义)?了解事物分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三方面,其他的以后再认识。

问题五:1/8是什么?就是一个单位,不同的单位就是用不同的尺子。大头儿子没有找到尺子,就创造了领带单位。7个1/8,1/8就是分数单位。

问题六:屏幕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3/4、4/5、5/7。你发现分数单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问题七:1/2、1/4都是分数单位,为什么刚才沙发的长不用这两个做单位,而要用1/8呢?

问题九:视频,炮兵调整方向攻击目标。臂位是怎么规定的?给学生一个算式,交流一臂位是怎么规定的?圆周的1/6000为一臂位,臂位和度有什么关系(臂位比度更精确)?

问题十:为什么要用这么精确的单位?两条边越长,两个端点分得越开,而炮兵的距离非常远,所以要精确。

问题十一:屏幕出示想一想,圈一圈。下面有一些五角星(6个),请圈出它的4/6;下面有一些月饼(9个),请圈出它的2/3;下面有一些苹果(16个),请圈出它的3/4。刚才你是怎么圈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问题十二:圈五星,为什么一会儿用4表示,一会儿用4/6表示?当把一个五星当作1的时候,就用4表示,当把6个五星当作1的时候,就用4/6来表示……

问题十三:为什么每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不同呢?

整堂课,华老师都在引导孩子们感受不同的分数单位。课的结尾,更是意味深长。老师设计了两题,让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再认识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池塘、水桶的那道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单位是由于人们的需要而创造的,创造一个合适的单位非常重要。这时老师又一次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分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了精辟的见解:

1.什么是分数?(先分后数的数)

2.为什么要有分数?(不好数了)

3.怎么做?(先看平均分了多少份,分完了就知道单位了,然后数,就能知道有多少份)

最后华老师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结尾——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看完了课,也让我有原来如此的感叹,没想到分数背后还蕴藏着这么丰富的知识,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井底之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