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的学习之路走得更好(1 / 1)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独自前行着,感觉又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数学课,在进入三单元之后,感觉真的是进入了一个胶着状态。每每反思自己的课堂,都感觉是一片苍白,不知让学生有了什么样的收获。特别是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的模样,我从不会抱怨说学生怎么这样不在状态,而总是想:又是一堂失败的课,怎么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呢?因为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也才明白为什么李珞玉这段时间的课堂状态不好,也特别害怕看到学生空洞的眼神。然而,下一次的课,一不小心又陷入了这种困境,但似乎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超越和做得更好。

幸而,今天及时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接县教研员冯之刚老师的通知,到成都听课两天。

首先是高新区芳草小学的两节课,给了我强烈的震撼。特别是赖杉老师的“CEO制度下的小组学习模式”,第一次在黄甲听课时还颇为抗拒,而今天才是被真正地折服了,被孩子们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折服了。整堂课,就是孩子们的汇报展示课,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和表现都是那么精彩,而老师只是串联和导向。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如果我的孩子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该有多好。然后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班上的孩子,家长又会寄予怎样的期望。于是明白了自己放手还不够,自己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还不够。三单元,如果那么多孩子已经懂了,我还能不能培养一下他们其他的能力呢?比如,表达、同桌合作、互帮互助、思维、联想等能力。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赖老师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必定是老师长期坚持训练的结果。那么,我也必须为培养孩子的能力而设计一条能够坚持不懈走下去的道路。下周,好好开始!

然后杜琳老师上了一节乘法分配律的复习课,又那么巧合相同于自己到安徽思考的简便运算的复习课。更巧合的是鞠健茂老师的包包里还有俞正强老师对简便运算复习课的实践、思考和讨论。能感受到这种自己一直在寻觅的研究氛围,内心很是高兴。杜老师的、俞老师的、高老师的加上我的,可以算得上是四节简便运算复习课了。从专家那里,我看到了更多可以学习改进的地方,同时也窃喜自己和专家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呵呵。

下午听了亲爱的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论“读懂学生”。很多理论和观点,其实在吴老师的书中早已习得,然而这次又相当于是敲了一次警钟。我自己也知道读懂学生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是从学生心理和情感上去读懂他们,所以学生才会表示说喜欢池老师,因为我总渴望去拨动他们那根向上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然而,除此之外,我还缺乏从知识结构方面去读懂学生,对他们的发展,还缺乏更科学的分析和把握,这也是课堂上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虽然大部分学生会10以内的计算,但究竟会到哪种程度,学生之间的差异究竟有多大,都是我所不了解的,我只有个大概的感知而已。这方面,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今天的两节课带来了全新的授课方式,老师勇敢地“退”下去了,学生勇敢地“站”了出来。整节课,大部分的时间,话筒都在学生的手里,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我也要学会勇敢地“退”下去。

虽然耽搁了两天的课,却受到了方向的指引。但愿自己的学习之路,能同孩子们的学习之路一起,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