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确定不同的类型划分。
(一)依据高中培养目标进行分类
依据高中培养目标不同,可以将我国目前现有普通高中学校划分为四大类:一是以学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学校,学生以进入名牌大学为主,可称之为“学术性高中”;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一本、二本院校为主,可称之为“一般高中”;三是以培养特殊人才为主的学校,如美术、音乐、体育等,一般称之为“特色高中”(严格意义上是特殊高中),他们本身内部也存在特色建设问题;但相对其他几类高中来说属于特色高中;四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的学校,学生以进入三本、高职院校为主,可称之为综合高中。[1]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形成的四类高中情况,带着明显的应试主义倾向。同时这四类高中本身在总体上存在各自独特性建设不足、千校一面的问题,需要加大自身特色建设问题,从而更加凸显高中的多样化。
(二)依据特色建设主导力量进行分类
依据特色建设主导力量来自于学校内外部,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的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主导型的特色建设。
1.政府主导型的学校特色建设
我国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引导和合理布局高中特色建设,通过分层定位、分类规划,让每一所高中校找到自己个性化的发展方位,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生态。
政府主导型的学校特色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特色高中与综合高中建设,在教育对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招生和升学方面有一定专业倾向的特色学校,是为初中毕业学生进入高中时提供“入口”选择。这部分学校一般有如下特点:一是在招生对象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性别或民族上有所选择,如女子中学、民族高中等;二是在专业发展方向上有所侧重,主要体现在美术和外语方面;三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课程设置上的融合,即综合性高中,如,北京市崇文门中学,除设有普通高中8大学习领域13个科目外,还设有文秘类、空乘类、导游类和幼儿教育类等4个学习领域15门校本课程,学生在入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性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和课程,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整、选择和更换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2]
二是区域政府直接设计的特色建设,如北京市石景山区推进的绿色教育、北京平谷区的幸福教育、北京怀柔区的阳光教育等。
三是对区域内普通高中特色建设的多样化发展进行设计。如北京市高中特色建设实验项目、北京市国家级高中特色建设实验项目、北京市高中特色实验班项目等都属于此。
这里不去剖析政府主导的学校特色建设科学性问题(区域政府如何科学谋划本区域高中特色建设,详见本书第四章内容),只是建议:对于政府主导的学校特色建设,具体落实需要校长有较强的政策意识,善于利用政策为学校特色发展寻找机遇,同时也要结合学校情况,充分激发学校特色建设的创新力。
2.学校主导型的特色建设
是学校在现有普通高中学校的体制机制下追求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或整体的特色发展。如北京大学附中的多元自主发展模式[3],杭州外国语学校国际化特色建设、北京京源学校十五年一贯制教育、北京广渠门中学的生命教育等。
即便是政府主导的高中特色建设学校,如美术特色学校,也有自身特色建设问题,如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的特色不同于中央美院附中。
(三)依据高中特色建设的客体进行分类
这类分类方法在实践界很常用,对象是什么就属于什么特色建设。如北京101中学的自我教育建设、北京顺义一中的自我教育建设、北航附中大学中学联动培养模式建设、首师大密云附中的“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建设、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思维教学建设、北师大燕化附中的“石化科技实验班”建设、北京171中学的学生领导力培养、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的“三位一体”班主任校本研修模式建设等,特色建设的表述方式都属于按照客体进行的分类。[4]
(四)依据高中特色建设的客体所涉及的工作领域进行分类
根据客体所涉及的工作领域,高中特色建设的类型可以分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学校教育模式特色建设、学校办学模式特色建设、学校管理特色建设、学校课程特色建设、学校教学(或学科)特色建设、学校德育特色建设、学校科技特色建设、学校美育特色建设、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等方面。
(五)依据高中特色建设客体所涉及的层面进行分类
1.整体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建设的客体具有学校整体性。目前我国公立普通高中整体特色建设主要有四大类:教育模式特色建设(如北京民族大学附中的民族教育[5])、学校文化特色(如北京丽泽中学的丽泽文化[6]、北京宏志中学的中医药文化等[7])、学校课程体系特色(如北大附中的多元课程体系)、办学模式特色(如人民大学附中的联合办学模式、北京四中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等)四大类。
2.面上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建设的客体涉及学校一个面,如德育特色建设(如重庆新高实验中学的传统美德教育、北师大二附中的欣赏性德育[8])、体育特色建设、教学特色建设(如北京牛栏山一中的“1+X”教学模式[9]、北京东直门中学叶企孙实验班[10]、首师大大兴附中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等[11])、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设(如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积极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特色(如北京潞河中学的多层次校本课程体系[12])等都属于面上特色建设。
3.点上特色建设
学校特色建设的客体涉及学校某一个具体工作点,如足球特色建设、书法特色建设等都属于点上的特色建设。
局部特色与点上特色都被称为项目特色,特色所依赖的项目成为特色项目。
[1] 邓海清.深圳中学建立中国特色“学术性高中”解读与分析[EB/OL].深圳中学网页,http://www.shenzhong.net/news/recommend/index_5.html.
[2] 殷桂金.普通高中学校特色的定位与类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
[3] 王铮,李明新等.学校组织变革实践:校长的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26.
[4] 详见陈丽主编.构建个性,追求品质——首都高中校长的特色建设之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5] 详见陈丽主编.大家不同,大家都好——首都高中的特色建设之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25-37.
[6] 详见陈丽主编.大家不同,大家都好——首都高中的特色建设之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38-44.
[7] 详见陈丽主编.个性发展,各展其美——首都高中的特色建设之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1-9.
[8] 详见方中雄主编.追梦而行——首都高中校长的课改之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5-101.
[9] 详见陈丽主编.大家不同,大家都好——首都高中校长的特色建设之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64-75.
[10] 详见陈丽主编.大家不同,大家都好——首都高中校长的特色建设之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51-63.
[11] 详见方中雄主编.追梦而行——首都高中校长的课改之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4-180.
[12] 详见方中雄主编.追梦而行——首都高中校长的课改之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