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1](1 / 1)

【对话】 为中国培养更多“南丁格尔”

——访沈小平

甄晓燕 宣心骋

将美国先进技术带回来

将美国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带回国,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水平护理人才,驱使沈小平在事业上升期放弃多年奋斗带来的优越工作和生活,只身回国创业。

教育在线:作为海归学者,旅美15年间你取得了很多成绩,有哪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沈小平:最大的感受是忙碌、充实。从1988年4月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留学到最终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留校,每天忙不完的学业、工作、社会活动就容不得我有半刻停下脚步,恨不得每天有48小时,那么多年我从来没觉得寂寞和时间够用过。

经过这么多年奋斗,也逐渐获得广泛的认可。1998年,我担任了美国国际儿童癌症治疗(中国)联合委员会总干事,和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一起在国内首次设立了“关心中国儿童癌症基金”。1999年,有个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赴美访问的活动,我是全美巡回演出总协调人。当时巡回演出十个城市,观众近万人,反响相当不错。类似的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美交流的活动,我和朋友们在美国先后主办过十多次,经常受到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和俄亥俄州政府的表彰。

教育在线:按理说你在美国发展得很不错,却突然选择回国创业,让很多人不可思议。

沈小平:其实不是突然,应该说是必然。每个中国学子心中都有深深的报国情怀。留美期间从事各种研究,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到美国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让我获益匪浅,也深切感受到国内在这方面的差距。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心愿:将美国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和行业标准带回国,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代高级护理人才。2003年,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处于飞速发展期,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国。

教育在线:回国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有没有后悔过?

沈小平:不后悔。改革开放为国家带来了长足发展的大好机遇,也为海归回国创新创业提供了充分的展示舞台。现在很多人羡慕我、支持我,这充分证明当初我回国的决定是正确的。

归国创业:鲜花与荆棘并存

从最开始的“两张桌子和椅子”,发展到现在3个专业、2200余名学生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摇篮,鲜花与荆棘并存的道路上,沈小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健、也走得长远。

教育在线:刚回国办学的时候是什么情形?

沈小平:那时候还是蛮艰难的。我记得当时跟助手到处奔波、办手续的时候,学院的教学大楼才盖到一半,办公室里只有两张桌子和椅子。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学院现在可以说是初见成果了。

我们在2006年和2007年获得了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基金”共56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2010年又荣获中央财政资助项目260万元,成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现在我们有全职教职员工63名,在校学生2200余名,已经同27家三级甲等医院和30余家二级医院建立了教学实习合作关系。

教育在线:人才质量要通过用人单位的检验。护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沈小平:相当好。九年来,我们培养了3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在99%以上,首次就业率和签约率在80%以上,其中护理专业55%以上签到上海市三甲医院。许多医院的老师跟我反映说:思博的学生特别有礼貌、乖巧懂事,最难得的是勤奋好学、珍惜岗位的那股劲儿。我们的毕业生很受欢迎,可以说在上海卫生护理界已经打造出一个“思博护理品牌”。

教育在线:看得出你很注重打造品牌,办学之初就有明确的品牌意识吗?

沈小平:对,打造有品牌的专业护理学校是我的理想。我们打造的“思博护理品牌”包括三方面:专业技能拓展有特色、护理信息技能国内领先、综合人文素质高。在高职护理院校,我们首次设立了护理信息技能课程模块,让学生熟悉掌握现代化医院护士所急需的护理信息技能。专业技能是基本功,但职业道德同样重要。我们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职业素养要求,要求他们做到:温文尔雅、礼仪得体、勤勉诚信、仁爱敬业。

教育在线: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考核来保证,那人文素质、职业规范如何落到实处?

沈小平:我们有一套激励机制。建院伊始,我就提出了八个字的院训:勤勉、诚信、仁爱、敬业。都是从职业规范和道德素质的角度来谈的。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要评选“勤勉之星”“诚信之星”“仁爱之星”“敬业之星”,以及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双优的“天使之星”。这套评选机制在学生中的反响相当好,争当“院训之星”蔚然成风,通过这些评选活动,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规范得到显著提高,这也成了我们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特色。另外,还有平时对养成教育的重视,职业素质和学习生活的严格要求与管理,等等。

教育在线:学院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沈小平: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这个实训基地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色,以实训室功能布局为线索。利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这是国内首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我国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教育在线:创办护理学院,让你赢得了很多鲜花和掌声。谈谈你未来的人生愿景吧。

沈小平:在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上,我都对学生们说,我是个追梦的人,这么多年我不停地追求一个又一个梦想,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办一所全国最好的护理学院,培养出更多中国的“南丁格尔”。对我而言,鲜花和掌声,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其实,办学之路并不平坦,鲜花与荆棘相伴,掌声与叹息并存。但责任一直都常挂心间。我觉得无论做人还是治学,只有时刻牢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人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远、更平稳。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2年7月18日C3版)

[1] 沈小平,2003年从美国回祖国创办上海民办高校系统第一家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现任上海思博学院董事副校长、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学院被评为上海市特色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1998年国务院侨办授予其“优秀海外华教工作者”称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先后授予其“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上海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和“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奖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