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开宁[1](1 / 1)

【对话】 “民办高校需要支持,也需要监督”

——访肖开宁

陈亚聪

“从企业到教育挺难,但值”

教育在线:众所周知,办教育是件耗时、耗力、耗财的事儿,而且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件极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肖开宁:每个人都是有梦想,当有条件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时,“费力不讨好”之类的利益得失,就不会起什么作用了。我也许还是“性情中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进入教育行业,既是一个偶然机缘,也是命运的必然。2002年,我公司所在的南宁华侨投资区华侨职业高中因生源剧减而生存困难,学校连围墙都没有,教师只拿几百元的月工资。当园区领导有意让我助力一把时,触动了我内心回归教育的“弦”——接盘这个职高,开启了进入教育的大门。随后发现,教育需要投入太多、太多了,只能抽取企业资金不断投入,逐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住宿条件,但中职仍没有明显的起色,亏损依然十分严重。直到我下决心增加更大的投入,不仅停掉了从事的主业,抽取资金,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办学当中,终于办成了广西经济职业学院,从2008年开始招生,不断投入、建设、管理,八九年后达到6000多名在校生时才略有改善。

这根“弦”既包含了我祖父和父母亲三代执教、家里亲人中也大多有从教的背景,也包括了我感恩小平等老一代当年允许全国高考入学,让我这个地主、归国华侨的后代有机会踏入大学校门,还包含了我经历了从学校到企业,再从企业角度发现了许多当时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问题,愿意亲自尝试,为之服务、为之努力的情结,或者叫情怀。

从今天的角度看,当年那种不怕亏损、不怕责难、不怕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甚至放弃当时盈利明显的项目也要办学的决心,也许有点傻。静下来一想,仍然无怨无悔,觉得值。

教育在线:一开始,为什么没有从投入较小的低龄教育开始,而是直接选择了职业教育?

肖开宁:首先是机缘巧合,当时有这么一个机会进入教育界。其次,当初投入教育,就没有从投资回报率考虑,而更多考虑的是职业教育为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职业教育最接近企业,我又有企业管理经验,办学校会好一些。再次,办职业教育挑战性较强,更考验管理人的能力和素质。我从企业出来,冒险性强一些,也就敢于尝试了。

现在看来,职业教育与企业界、职场的融合确实是大趋势,校企合作、校办企业、校园产业、发展等仍是必需之举。只有让职场、业界主导的市场需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起到主要作用,才可能真正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中国人力资源发挥潜能,各产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具备国际竞争力。

所以,若从直接经济效益看,我是不应首先投入职业教育。因为这个领域公办职校职院资源丰富,竞争力强,民办职校职院生存困难。但从发展趋势来讲,职教领域由于贴近市场,民营企业办职业教育更有优势。当逐渐回归理性、政策落实、能公平竞争时,民办职业教育的强大竞争力就会体现出来。相信不远的将来,不仅一批优质的非营利性职业院校会出现,一批有职业教育背景的上市公司也会出现。

教育在线: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成立即将十周年,办校这些年,肯定会遇到很多挑战。在你记忆里,最难过的坎儿是什么?

肖开宁:回顾这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近十年举办高职以来,所碰到的“坎”和“难”,几乎也像唐僧遭受的“八十一难”一样,历历在目。也许是当年办学投入巨大,资金链几乎断裂,债主年终逼债堵门的“难”;是为了不拖欠教职工工资,被迫借“高利贷”的痛苦;是为了将低分的年轻学子培养成适应未来职场、业界挑战的豪杰,被迫严格要求(如要出早操、拉练远足、下企业实训、勤工俭学)学生,而被部分同学误解的伤心;是放着轻松富足的海外生活不去,却孤身在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下拼搏,而被许多人,特别是亲近之人的不理解的伤感;又或者是经济社会生态改变,竞争愈加激烈后,面临艰难抉择的无奈。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过不了的坎儿。

“协会是支持者,也是监督者”

教育在线:我了解到,你在很早之前就呼吁成立广西民办教育协会,为此,还特地在2013年广西两会上提交提案。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件事?

肖开宁:十多年前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后,我一直在观察民办教育界的运作及状况。这个行业,其实既有贡献巨大、影响良好的部分,也存在违规操作、野蛮生长的一面,鱼龙混杂、群龙无首。

广西有近万所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有150多万的在校生,而政府教育厅中,仅有一名干部在主管这个领域。若无人协调、组织、为这个行业发声,既可能对国家、人民政府十分不利,容易“出事”,也可能使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失去“家”的感觉。

2012年时,广西教育厅规划处处长李向红委托我出席陕西民办教育协会的成立典礼,让我一下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巨大潜能与问题。作为政协委员,我就此提交了提案,建议成立广西民办教育协会。这份提案得到了政府的回应,教育厅厅长还指示由我牵头成立筹备小组。可见政府是积极作为的。

历经艰辛,协会终于成立了,已经过了三个年头。

教育在线:其实,无论是推动民办教育协会成立还是担任会长,付出的远比得到的多,你为什么愿意做这样一个“先锋者”?

肖开宁:广西还有许多民办大学校、教育集团,论实力、论资历,他们都比我更适合当会长。但要做好会长,的确要奉献很多。不仅仅是金钱,更多是时间、精力。要公正做好行业的事,既要协助政府管理好行业,也要为行业发声、说话,肯定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是,这个世界上,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总得有人具备担当精神。只要公正无私、无愧于心、无愧于会员就好,一切误解和委屈等都会成为过往烟云。

当会长这些年,失去直接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肯定比直接得到的多。因为别人会拿放大镜来看你,要公正解决涉及人的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平衡?上对政府,下对会员,中对竞争对手,还要争取行业利益,在各种场合要发声,必然会得罪人,何况像我这样不完美的、有点“傻”的人。所以,我有时常常困惑,难关怎么这样多?何时才是尽头。但第二天醒过来,阳光依然明媚、灿烂,日子还得过。

民办教育碰到诸多不公平、不公正和诸多困难,也许正是这个行业的魅力之处,正是它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作为一名先锋者、创会之人,开办时并不困难,难的是长期坚持,真正为行业谋利益、为政府当好助手,协助管好。事太多,而精力、时间、资源都有限。面对挑战带来的风险与刺激,要有情怀、有理想,这也是精神支柱之一。

欣慰的是,广西民办教育协会近几年来,为行业、为政府都做了不少实事,得到了同行及政府的一些肯定,问心无愧。“又做成几件事”,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源泉。

教育在线:在你看来,行业协会在推动民办教育发展进程中,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肖开宁:随着政治生态的改变、改革开放的推进,今后“管办评”分离将成为必然,政府职能会更加规范,更多的行业协调的工作将会由行业协会来承担。

协会也是一个缓冲层。当一些行业单位出现问题时,若由相对中立的协会来协调,会更加公正公平;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协会的作用空间将越来越大;行业协会还将在制止恶性竞争、保护良好环境秩序、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在当前《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之后,协会面临着组织调研,收集意见,与政府协调,为行业力争利益的多重机会与压力。协会可以进一步组织会员,协同合作、共同发展、拓展市场,争取更大利益。

“民办教育者应抓住机遇,大胆作为”

教育在线:你一直“敢说”,在创建更宽裕政策环境上,多次为民办教育发展仗义执言。有人说,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就好,何必惹这些麻烦。你好像有不同的看法?

肖开宁:不忘初心,勇于前行。在政协、在各种场合,我发表了一些意见,特别是代表民办教育行业提出过许多建议。的确,发出这些提案与建议,对我本人及公司、学校来说,并没有直接的好处,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多干些正能量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仗义执言,也是一种活法。关键是要真正为全员好、为师生好、为行业好、为国家好、为政府好,提些中肯的建议,即使被误解,岂不乐乎?其实,只要认准方向,持之以恒,目标总会实现的。

教育在线:民促法修法已通过,分类管理也将开始实行。你怎么看如今民办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一步,民办教育者又该何去何从?

肖开宁: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已经尘埃落定,各种观点都有,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回过头看,我认为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总体是利好消息。至少比原来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进步了许多,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建议民办教育举办者首先要配合,在框架范围内依法办学,这是根本之处。教育从业者只有遵守国家教育方针,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才可能生存与发展。

其次,要注重立德树人。经历数十年改革开放的过渡期,原有的德育体系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而新的核心价值观、德育体系的建立将成为重中之重,党组织在学校中的建设也要放在首位。所以,民办学校更要注重德育、职业品德教育。

第三,要不忘初心,实事求是。民办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与发展趋势,做出适当的选择,确定好自己学校的发展路径。营利性、非营利性、混合所有制、国际化教育等,都可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只有自己才能做决定,不要因为大意而错失机会,从长远讲,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一定会越来越强。

第四,练好内功,加强实力,提升教学服务品质,是未来办学的重要部分。市场的选择是残酷的,只有优质的教育,才能生存下来,成为品牌,甚至久远的品牌。

第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多层化、个性化,也给我们相应的挑战和机会。因此,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找到市场的需求点,是民办学校应补的功课。

第六,民办学校要想可持续性发展,必然要适应未来“生态环境”,提升自己的“进化”能力,创新发展,这也是生存发展的必然之道。

无论怎样选择,中国的民办教育事业都要往前发展。对于一个诞生过孔子这样伟大民办教育宗师级人物的土地,在此产生一群优秀的、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办教育领导人物,也不是幻想。机会,也许正慢慢来到。

(2017年年初,作者通过邮件笔谈。)

[1] 肖开宁,1962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现任广西侨联第九届副主席、广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中国侨联第九届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1982年至1992年在广西体育专科学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感召下,辞职下海,创办拥有十多亿资产的凯宁集团。 2008年创办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并担任董事长兼院长。2013年发起成立广西民办教育协会,当选首任会长。2016年发起成立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会,当选首任会长。曾获“黄炎培杰出校长”“广西优秀企业家”奖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