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1 / 1)

(一)整合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双重目标

学校是由管理者、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教育与管理是组织的基本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应相一致。具体而言,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指学生的培养规格,即学校“产品”的质量标准;而管理目标是指对组织发展的全面要求以及对管理活动结果所做的规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教育目标是确立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而管理目标的达成,必将有助于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目标具有指向性,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规定着工作的标准。如果两种目标不一致、不协调,学校就会陷入低效和混乱状态。和谐校园是高效、有序的校园,因此,这两种工作目标的协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7]。

(二)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组织管理的以人为本要注意关心人、尊重人,而对于学校这样的学习型组织来说,还要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需要营造师生员工的富足物质环境和愉悦精神环境。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安全则能够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拥有这种稳定的环境氛围,学校才能充分发挥组织效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案例分享

青岛市嘉峪关学校校长主张和谐校园“应是释放人性光芒、充盈人文关怀和拥有道德力量的,并能使生活其中的教师享受着为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幸福”。

1.尊重是一种道德关怀,教师只有受到尊重才会感受到职业尊严。尊重是一个外显的礼节。清晨,校长总会在校门口,用微笑迎接教师上班;教师节干部总忘不了给教师赠送鲜花和意外的惊喜;新年时教师会收到校长精心设计的电子贺卡;教师敲开校长的门,校长自然需要起立接待……在干部与教师的交流中常用的字是“您”与“谢谢”等。尊重没有止于教师的获得,而是由教师传递给了学生。走进这座校园,没有训话,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

2.欣赏不是盲目和虚无的表扬,而是真挚的赞美。在教师例会上,不管是分管干部的工作情况反馈还是校长的小结,很少行政任务和指令的传达,更多的是讲述教师敬业爱生的故事;学校的“嘉苑报”上,开设了“教师团队风采”专栏,每期都向社会、家长展示教师的形象、荣誉、成就、教学风格和他们团队精神;每次的学期奖励,对获奖的教师个人和团队,学校的干部都精心撰写“表彰辞”,并印发成精美的“表彰通报”。欣赏不仅是激励教师发展的精神力量,已渐变成一种文化品质,教师在被欣赏中,学会了欣赏,懂得了感激。

3.关爱表现在细微处。新学年的开始,一年级的班主任常因说话多而咽喉不适,学校的卫生室会及时把润喉的保健品放在办公桌上,省去了老师自己的操心;每天上午大课间,食堂会洗净包好一个新鲜水果送到办公室里;对于请过病假的老师,干部会及时给一个问候;开学前校长会再次确认每间教师办公室的空调网是否已清洗干净;每次听完课后,在课前,勿忘先给老师接一杯水,因为校长该知道,老师下课后还没来得及喝水就来评课了。关爱在需求时,关爱有时就是急教师所急,解教师所困,如教师子女的入园难的帮助、职工医疗困难时的及时捐助、帮助年轻老师做一次后进生的谈心等。

资料来源:幸福感:教师发展的人本指标,http://www.ilib.cn/A-zgjyxk200801013.html.39K,2008-4-21.

在这一案例中,校长采用了独特的“人本”视野,将“幸福感”的营造纳入学校管理工作的范畴,从情感到行动都充满着道德伦理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该校提供了一个从组织文化角度,抓住管理伦理,促进领导与教师和谐关系的形成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