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执行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 / 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学校规章制度上的变革,更是促进和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要有实效,要能被教师和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者就应将制度扎根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发展实际之中,这样所产生的规章制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承担起监督、制约和激励的作用,其所蕴含的文化才能转化为学校的一种个性、一种特质和一种品牌。

富有生命力的管理规章制度彰显了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工作精神和领导艺术,促使师生产生一致的目标,并在管理者的感召下全力以赴去实现目标。作为管理者,应力求把每项小的管理制度都精细化、人性化,着眼于教师这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人”。让制度凸显关爱、激励和尊重的人文功能,让每一位教师工作起来都精神百倍,充满朝气与活力。

全国“优秀校长”魏书生说道:“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形象,是一种示范和引领,而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款款,它有生动的内在思想。校长要让制度富有生命力,这样学校才能发展,教师和学生个体要求也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为进一步理解制度的生命力,本文以“骨干教师请假”为例[2],具体阐述学校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分享

王校长新上任几天,就收到了刘老师请假一周的请假条。由于难找人代课,王校长主动替刘老师代课。当晚,王校长到刘老师家了解情况。原来,刘老师工作十几年,极少早退。为了工作,一直没要孩子,直到近期才生了女儿。由于孩子小,每天还要赶很远的路回家给孩子喂奶,而这次请假是因为孩子高烧。

王校长了解情况后,诚恳地对刘老师说:“你的课我代了,你好好照顾孩子,希望孩子早日恢复健康。如果三天内,孩子病情稳定,建议你最好提前来上课,我们不扣发这个月的奖金。如果请假超过三天,就必须按制度办事了。”刘老师听了很感动,发自内心感谢王校长。过了三天,刘老师等孩子病情稳定后,就上班了。

王校长在教师大会上对有事、有病坚持上班,合理安排家务不影响工作的教师,给予表扬和感谢。对确实有病、有事的就休息,学校会多关心和帮助。至于经济措施,缺勤扣罚奖金仍按上级的规定,全勤奖则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

规章制度的作用,不仅仅是“惩罚”,更重要的还有“激励”功能。中小学领导在教师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以规章制度为契机,来给予教师人性关怀,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来激励教师工作热情,而不再是生硬地按制度办事。

(一)以人为本,将硬性规章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尤其是骨干教师,校长更应尊敬与体谅。在本案例中,王校长没有轻易破坏制度的权威,而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了刘老师的隐情,并给予“三天不扣奖金,超过三天按照制度扣罚奖金”的处理。这就是制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原则,王校长的处理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关怀教师,另一方面也通过“全勤奖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的做法,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既解决了刘老师的实际困难,还有效维护了制度权威,实现了学校规章制度的初衷。

(二)运用多种手段,增强执行灵活性与弹性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控性,学校管理者不能完全采取刚性的、生硬和僵化的管理方式,而需根据制度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弹性处理,这就是制度管理中的弹性原则。除了运用制度进行管理外,还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激励手段等。学校管理者不能孤立使用某一管理方法,要基于特定问题和情境,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避免“千篇一律”式的“对号入座”,以增强规章制度的推广力度。

(三)杜绝执行低效,及时反馈问题

灵活运用制度,不是说不讲原则,或者钻制度的空子,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行方便。如果案例中,王校长为留住骨干教师,采取了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对严重缺勤者不处罚、不过问,相反对其他青年教师则“针针见血”,严格执行考勤制度。问题绝不会得到解决,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加剧教师之间的矛盾。因此,管理者要在“执行”二字上下功夫,按照“理解好、落实好、完善好”的要求,在规章制度执行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抓住问题,妥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