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是一种文化,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学校仪式文化活动是指凝聚了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在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与众不同的、定期举行且多次反复、受到师生认同熟知的特有仪式语言、仪式行动、仪式活动程序。迪尔(T.Deal)和彼得森(K.Peterson)认为学校文化包含七类元素,其中就包括典礼和仪式[15]。有学者认为学校中的仪式活动包括仪式化、礼仪、典礼和庆典四类[16]。仪式化的活动包括升旗仪式、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等;礼仪活动不仅包括个人间的仪式化行为,还包括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仪式化行为;典礼通常指新生入学典礼、开学或毕业典礼等;学校中的庆典活动一般是指节日庆典和庆功庆典[17]。学校仪式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校园文化的有形载体,是传递校园文化的有效方式。同时,学校仪式独特的设计和流程也是学校文化特殊的“身份识别”[18]。
仪式一般是由议题、议程、礼仪三个共同要素组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完整系统。其中,议题是核心要素,是回答“为什么要举行某种仪式”的问题;议程是为了实现议题而匹配的必备程序和步骤,是回答“怎样实现预定议题”的问题;礼仪是配合议题和议程实现的艺术化展示方式,是回答“实施议题和议程要有哪些文明语言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在一个完整的仪式中,议题、议程和礼仪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19]一般来说,学校仪式应该规范科学,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约定俗成的文化认同、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文化传统。
(一)关于校庆
校庆是学校为庆祝周年纪念而举办的各种纪念性、仪式性和教育性活动,具有组织性和教育性的特征[20]。一般认为,校庆本质上是一种组织文化活动,应有助于促进其成员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提升学校自身知名度、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校庆也是一种仪式性质的活动,对传承与发扬学校的历史传统、增强学校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促进学校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积极意义[21]。
林崇德主编的《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对校庆的解释为[22]:“学校教育管理的一种特殊教育活动,是在指定时间组织师生、校友及有关人士参加的庆祝活动,常选择建校周年纪念日。通过庆祝纪念活动,巩固学校优良传统,发扬学校良好作风,宣传学校办学特色,组织经验交流,总结办学成果,从而使师生受到教育、激励和鼓舞。其活动方式常是庆祝大会和展览、小型座谈相结合。”通过校庆,历届知名校友受邀返校,带来珍贵的校史资料,带来对母校和老师的崇敬与爱戴,也会带来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社会效益的反馈信息,这一切都将使在校师生受到启迪,对学校的办学治校工作带来促进作用。校长组织校庆时要注意避免铺张浪费,好大喜功。一般校庆的活动内容可以组织校友座谈、校庆纪念典礼、凸显学校教育特色的专场文艺演出、学校办学思想研讨会、论坛、讲座以及其他一些丰富多彩的学生庆祝活动等。
如果说校友是学校借助校庆活动可以借助和争取到的社会资源,那校内的在读学生和在职教工都应该是校庆活动中的主人公,学校应该更加关注“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与参与程度。校庆,立足在当下,追溯的是过去,但指向的是未来[23]。因此,在校庆活动中,校长可以通过在策划前期与师生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去了解师生需求、共同制订主题,努力让师生成为活动的主角、策划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案例分享
我们在一起,中关村××小学10岁啦!
——北京中关村××小学十周年校庆活动方案
整个九月是我们的“校庆月”。
9月2日的开学典礼,将作为“校庆月”的揭幕!重头戏“××博物馆”开幕将在“开学礼”中进行,“校园节日”知多少、快乐周末课程的演变、数字××小学、××小学影音室——听校友讲故事,可爱的小导游、时尚的小讲解员将带领各位参与其中。9月18日和9月26日的Party Time、Music Time,同样精彩无限,让我们一起沸腾起来!
更有意义的是,同学们借助《中关村××小学校庆通行证》对参与者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校庆月”里,老师们会有两次充满思想碰撞的“聚会”——“带着我的故事来”(9月10日)和“国际会议研讨之奥隆尼小学的教育价值观”(9月17日)。故事中展开××小学的成长历程,对话里描绘××小学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次“满十进一”的校庆。中关村××小学的孩子、老师、校友、家长,关心和支持××小学发展的政府及社会人士,我们在一起,共同见证成长的印迹!
资料来源:中关村××小学.我们在一起十年校庆日程[EB/OL].http://www.zgcsx.com/cms/zgcds/xinwendt/2025.jhtml,2013-10-2.
(二)关于入学典礼
入学典礼是新生进入学校参与的第一个活动,通常人们认识、接触新事物时,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一个出色的入学典礼要达到让学生爱上新学校、了解新集体、投入新生活的目的。入学典礼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风格,面对的对象通常是一年级的新生和家长。因此,校长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传递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促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志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时刻,认识理解学校,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这样的举动在维系父母和子女的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奠定了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
案例分享
难忘的××小学“第一礼”“第一课”“第一营”
广州市越秀区××小学入学典礼
阳光明媚的八月,××校园迎来了200多位活泼可爱的新学子。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的宗旨,让孩子尽快熟悉和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8月25日、26日两天,××小学举办了“我是小学生了——新生亲子营”活动,孩子和家长一起走进校园、参观番禺学宫、万木草堂等,参与和见证了终生难忘的××小学“第一礼”“第一课”和“第一营”。
××小学第一礼——开笔礼。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和家长的见证下,到农讲所番禺学宫进行了传统的“开笔仪式”。稚嫩的身影在弟子规的古乐声中步入明伦堂,聆听开笔的意义;在市教育局关工委老同志的引领下“拜孔子”“点朱砂”。孩子们在“名师开笔”“击鼓奋进”“放飞梦想”的环节中,懂得了要尊师重教、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学第一课——善正课。开笔礼结束后,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到了万木草堂,聆听“善正第一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用稚嫩的童声诵读《弟子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亲心伤。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子道亏……”,学习向家长、老师行礼问好,明白了人生要走“正道”、存“善心”、知“礼节”,激发孩子要做善正之人,树报国之志。
××小学第一营——亲子营。26日,××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与父母的同乐中,自信地介绍自己,开心地认识新朋友,在玩乐中熟悉了新环境,并确立了新目标,消除了入学的紧张情绪,为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孩子们在常规训练课上,从打招呼的礼仪学起,学着摆放书包文具,学着举手发言,学着列队站立,学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危校长在与家长沟通课上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概况;在专家的讲座中知道了如何做好幼小过渡,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家长会中,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生活的要求,为实现家校合力、共同管理的教育目标打下了基础。
两天的亲子营活动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他们开始爱上了学习、爱上了老师、爱上了××校园,迈开了成长的第一步。
资料来源:××小学.难忘的文德“第一礼”“第一课”“第一营”[EB/OL].http://www.gzyxedu.net/article_show.jsp?id=37621& htmlfile=2012/9/1346911931248_1652.html,2012-09-12.
(三)关于毕业典礼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每个人人生中美好、明亮、青春的回忆所在。因此,毕业典礼仪式应充满深层次的精神与文化意蕴,它能使普通的经历变得更丰富[24]。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林毅夫教授指出[25]:“不要小看毕业典礼这个仪式,它虽然每年都在举办,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可是对学生不一样,那是唯一的!从我手中接过去的不仅仅是毕业证书,更是认可、激励和希望,它会永远定格在学子们的生命烙印中!”
毕业典礼仪式不仅是对学生学业阶段的一次总结与回顾,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辛勤付出、家长一路相伴成长的肯定。参加人员除了学校毕业年级的师生以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全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士、相关人士到场观礼,见证这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刻。毕业典礼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来说由回顾成长、发表感言、校长寄语、向毕业生颁发证书、毕业生向母校赠送纪念品、感恩师长等基本环节构成,庄重热烈,激励人心。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可以适当体现在每个环节的细节中,比如毕业生特定的服装穿着、学校的吉祥物运用、校歌等背景音乐的选取、校徽校训的体现等,要让参与者对母校、对此情此景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又比如在颁发证书环节中,校长亲自颁发后,加以拥抱、击掌、握手等个性化动作,给毕业生一个温暖的鼓励;在象征走向未来、告别过去的环节中,可以采取集体欢呼口号、抛帽、放飞纸飞机、寄存母校的心愿寄语等别出心裁的仪式,展现毕业生的青春与朝气。在毕业典礼仪式中要注意把握现场气氛,比如一些感恩环节、回顾环节进行时宜感动但不要过分感伤,毕业之际更应给予毕业生走向未来的勇气与鼓舞。同时,除了正式的毕业典礼之外,围绕毕业主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系列活动。比如各班师生分享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举行讲座、举行毕业生优秀作品(作业)展、让即将毕业的同学与低年级同学开展对话交流活动等,形成独特的校园毕业文化。
案例分享
深圳××小学2013届毕业典礼
7月9日上午九点,天高气爽,六年级全体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齐聚一堂,举行了“深圳××小学2013届毕业典礼”。
典礼以影片《我们毕业了》拉开序幕,在《放心去飞》的音乐声中,在场的观众通过相片集回忆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会场气氛温馨中带点淡淡的离愁。
典礼正式开始了,第一幕《快乐的深圳××校园》以陈芳老师携家长表演《我交给你一个孩子》开篇,表达了老师与家长对同学们成长的深深感慨。深圳××小学好声音组合、六(3)班的师生歌舞表演精彩绝伦,让人拍手叫好。
在动情的音乐声中,进入第二幕《绿叶对根的情意》。六(1)班、六(2)班、六(4)班的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难忘师恩》。“师恩如山,师恩如海”“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带着对老师们深深的谢意,同学们给任课教师献上了鲜花和纪念品。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共同配合,“我们都是好孩子,异想天开的孩子,相信爱,可以永远啊……”在动人的音乐中,同学们还向父母敬礼、致谢。只有家校携手努力,才能有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同学们还向学校赠送了毕业纪念品,以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并祝福学校桃李满天下,明天更美好。
第三幕《放飞美好希望》中,王校长致辞,鼓励同学们“做一个追风的少年”表达了对毕业班同学们美好的祝愿。六(6)班、六(7)班的配乐诗朗诵《少年中国说》气势慷慨激昂,表现了少年的朝气蓬勃,爱国之情**漾其中。接着,王校长给六年级三百多名毕业生逐一发放了毕业纪念册。
六(5)班陈白同学洋溢着浓浓的温馨留恋之情的歌声,拉开第四幕《祝你一路顺风》,学生、家长和老师在内操场自由合影留念。
这次毕业典礼为六年级同学的学习生涯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让他们带着学校给予的真挚的关心和殷切的希望奔赴中学,开创新的未来。家长们表示,这是一场有深刻意义的典礼,他们十分感动,孩子们一定会牢记学校的恩情和嘱托,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刻苦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资料来源:陈书舫.深圳××小学2013毕业典礼[EB/OL].http://szps.sz.edu.cn/xyxw/627.jhtml,2013-07-10.
案例分享
中学毕业典礼:仪式,独特的文化形式
在湛蓝的天空下,翠绿的香樟树旁,阳光洒在××中学学子们年轻的脸庞上面,在××中学的操场上围成一个同心圆,默默地低着头,闭着眼,把手放在胸前合十,许下了人生中,最庄重的承诺,现场听不见任何人声的喧哗,只有音乐在默默地流淌,然后,孩子们放飞了象征梦想的气球,跟随着音乐大声地歌唱,五彩缤纷的气球纷纷飞向了蓝天,那一片斑斓的色彩点亮了孩子们清澈的眼神。
这是一场情动师生的毕业典礼,是一场庄重的成人仪式,在这个圣洁的时刻,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向过去告别,在这个庄严肃穆的时刻,他们将开始承担起作为成年人全部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用放飞气球、许愿的方式,播种下一个个美丽的梦想,这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被放飞的梦想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温暖他们的一生。
这样的仪式每年都会在××中学的校园里举行,××中学还有很多能代表自己独特文化底蕴的仪式,比如,每个学年的钱学森奖章颁奖典礼、毕业典礼仪式。每天早上同学们跑操并喊出各种励志的口号,也是我们的一种仪式,我们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仪式来强调,展现我们特有的舜耕文化,凝聚人心,升华、净化师生的心灵,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内心都会涌起一种感动。
××中学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仪式?仪式是一种茶文化,具有直抵人心的共振作用,当仪式举行的时候,它表明师生都怀有共同的信仰和愿望,在做着相同的动作,想着同样的话语,唱着同样的歌,通过这些共振作用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场”,就像磁场那样吸引着人们,使大家变得更加团结、更加亲密。
资料来源:黄飞.耕学载道:校长能力的五项修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0.
[1] 石中英.谈谈校长的价值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07(7):4-6.
[2] 杨文娟主编.小学合作分享教育主题活动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4.
[3] 丁锦宏主编.小学品格教育主题活动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前言.
[4] 孙国宽.德育视野下学校仪式的实效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16):40-41.
[5] 新华社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4.htm,2010-07-29.
[6] 戚万学,唐汉卫.后现代视野中的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4(7):38-42,48.
[7] 周建华.校长领导力:内涵、结构和提升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10):7.
[8] 傅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之我见[J].教育导刊,2004(9):15.
[9] [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赵玉皎,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288.
[10]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7.
[11] 平章起,刘爱玲,王贵菊.学校仪典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22.
[12] 陈永明等.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0.
[13] 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通知(文明办〔2010〕8号)[EB/OL].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zhongxuanbu/201203/t20120307_543725.shtml,2012-03-07.
[14] 中国文明网临汾站.临汾市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EB/OL].http://sxlf.wenming.cn/wjzlk/201105/t20110527_44289.shtml,2011-05-27.
[15] Deal Terrence,Peterson Kent.Shaping School Culture:The Heart of Leadership[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9:15-18.
[16] 王海英.构建象征的意义世界:学校仪式活动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14):15-19.
[17] 易丽.文化生成:营造学校发展“新生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63.
[18] 范楠楠.中小学学校仪式的价值迷失与追寻[J].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5):6.
[19] 程晗.读懂仪式教育[J].中小学校管理,2013(5):3.
[20] 范楠楠.中小学学校仪式的价值迷失与追寻[J].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5):6.
[21] 范楠楠.中小学学校仪式的价值迷失与追寻[J].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5):20.
[22] 林崇德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167.
[23] 刘海,李晓明.高校校庆活动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J].高校教育管理,2013(3):42-45.
[24] 卢新伟,蔡国春.解读大学校庆的价值:组织文化和仪式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09(9):15-18.
[25] 许建国.中小学校庆为何[J].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