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健康校园信息网络
专业标准
“营造育人文化”第十九条标准: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信息网络,向师生推荐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和先进模范人物,努力防范不良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和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标准解读
教育者已生存在互联网的时代。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网络就可成就现在和将来的教育传奇。作为校长,要有敏锐的触角,将这个时代信息网络看成一个难得的契机,乘此东风将学校的校园信息网络整合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使学校走在信息时代的浪尖风口中,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
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信息网络是作为校长追求办学特色和水平的主要途径和任务之一,也是网络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重点。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和有效使用,其价值在于创造网络文化育人氛围,增强教育的开放性、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普遍性和共享性,从而促进对学生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平等化和个性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校园信息网络,不但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合理和有效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而且能促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改变,开阔师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为家校、师生、生生等各方的信息沟通和交换提供便利条件,达到教育合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德育工作的运用上,能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也能使德育活动充满活力、趣味,方式上更加快捷而灵活,凸显其特殊的育人功能。校园信息网络的有效使用,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有利就有弊。网络也不例外。部分校长对于发展中小学校园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另外,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计算机病毒的肆虐,以及人为的恶意攻击,对学校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加之网络安全意识不到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硬软件的“短板”,导致不能规范约束学生、教师的上网行为,致使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正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与其将网络看成洪水猛兽,千方百计避之则吉,不如主动与其“交锋”,与其整合,用其益处,避其害处。校园信息网络是弘扬优秀文化和正确思想价值观的“主战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因此,校长在校园信息网络建设中应该主动占据,合理利用,注重指导,严格管理,及时引导,加强教育。学校要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绿色网上家园”,在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信息网络的工作中,可以通过“铺路、搭桥、导航”三大工程进行。
相关阅读
计算机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教学信息化、德育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以营造网络育人文化氛围为途径,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计算机校园网组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Internet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校园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已开始上网,据估计,目前全国已有近千所中小学组建了校园网,有上万所学校组建了网络化电子教室。
计算机校园网是一个由若干个多功能教室、若干个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虚拟图书馆、一个办公网、一个信息中心和一些其他应用构成的局域网络系统,并通过一个边界路由器与因特网相连。它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虚拟图书馆、电子备课室、学校办公网、校园卡系统等。
计算机校园网组建应用存在的问题
上面我们了解了校园网的主要功能,可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是对现行中小学教育的严峻考验。尽管不少学校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了相关设备,可建设出来的校园网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更不用说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分析校园网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将有利于校园网的发展。目前,校园网的建设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1.缺乏学习功能
通过访问众多校园网站,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学校校园网提供的内容主要有教育新闻、学校信息和政策法规等内容,注重的是对外交流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教务管理功能以及教师备课功能的开发,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对于中小学生,这些网站目前并不能提供较为实用的信息和服务,更谈不上让学生利用这些网站进行学习和做研究性学习。据一份调查表明,大多数校园网站学习资源缺乏,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的网校有100多所,但“教案+题库”是网校的教学模式。网校教育只是名牌中小学的课堂教育在网上的简单延伸。从初一到高三的主要内容都是名校课堂的同步辅导,实际上就是把这些中小学的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搬上网站。学生主要就是做题和看题,没有交互式的教学,多媒体技术也没有被广泛使用。学生看到的只是纯文本的东西,难怪有的学生说,在网上看题、做题,还不如买本习题集来做。另外,网站内容多而杂,针对性不强,并且很多内容重复设置,浪费资源,更甚至有的内容陈旧,更新周期过长。这些使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非但没起到积极作用,还相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工作强度,造成学校的资源浪费。
2.缺教育技术人员
要知道中小学教育网站的开发,只有网络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教育网站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有所帮助,必须有该年级第一线的学科教师的参与,并且每年级的学科教师不是一个或两个就够的,而是由年级学科教师组成的一个学科资料研究开发小组,同时还需要教育技术研究人士的整体设计。同样,教育网站对学生学习研究资料的开发也是如此,除了有该方面的专业研究小组成员外,还需要该领域的教育专家的参与,只有这样,教育网站才能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需要。
3.缺乏网络育人理念支撑
校园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不少学校却在校园网组建和应用时,缺乏指导思想,没有网络教育体系,盲目建设,以致网络教育、网络德育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利用其工具作用、育人作用和文化作用。要使校园网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校长在建设和应用时,就必须与学校办学理念结合,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一个健康绿色的校园网络,才能使校园网在学校中起网上校园的作用,才能缔造学校的网络教育文化,才能使网下校园和网上校园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合力和相得益彰,达到育人一体化的要求。
校园网为研究性学习、网络育人提供了开放的、交互的、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提高了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让学生在育人网络下健康快乐成长,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勃勃生机。一个成功的校园网络系统,除应当包括快速实用的物理网络和功能强大的系统应用软件外,关键还要能够发挥它在教学和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能够转变教学形式和德育模式,促进课程改革,注入新的德育内涵,产生新的学习模式,而且能够最终提高学校的教与学的质量,提高教学和育人效果,铸造校园网络教育文化。
资料来源:李海斌.计算机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