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集体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带有特色的教学作风[7]。它是学校全体教师在共同的目标和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努力逐渐培养而形成的,反映了教师集体的精神风貌与工作风貌,是教师整体素质高低的体现。教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风的表现,这种影响既直接又深远。可以说,优良的教风是优良学风的先导,因此,抓校风建设必须要抓好教风建设。
教风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要做好教风建设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首先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态度的要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认真的教学态度,没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便很难较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这种对专业素养和专业态度的要求,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其次是师德方面的要求。教师要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敬业态度、处世方式,甚至服饰外貌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生影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学生们最敬重的是师德高尚的教师,他们会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和内化教师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尚的师德是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基础。
最后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亲其师,信其道。”人们常说,好的关系胜过一切教育,确实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聚力场和润滑剂,它能使教师对学生发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案例分享
情系专业 敬畏童心
——上海市黄浦区××小学教风建设
上海市黄浦区××小学注重从教风入手,帮助广大教师形成教育思想共识。学校原有的教风“敬业爱生,勤学善教”曾激励着教师立足岗位,辛勤耕耘。但随着教育转型期的到来,教师的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只有具有专业自觉和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通过教代会,学校修改和确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教风——“情系专业、敬畏童心”。“童心”是指儿童纯朴、天真的本性,代表纯洁、美好。童心是短暂的,“敬畏童心”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与呵护。“情系专业”是一种追求,要求教师要基于“敬畏童心”,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和成长规律去谋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学校正是以修订教风为契机,从思想上转变教师观念,以教师对“教风”的认同来促进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艺术,成就师生的共同发展。
为了让思想化为行动,让新的教风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在教代会上“解读”教风,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学校邀请德育专家开设“新型师生关系”的讲座;还组织优秀教师与大家分享实践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新“思想”的引领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为进一步推进新教风的落实,及时鼓励教师们“情系专业、敬畏童心”,学校还利用网络优势,设立了“优行点击”栏目,旨在发现身边教师的积极行为,及时上传校园网,对勤于专业学习、体现良好师德素养的行为加以表扬。它不仅生动地诠释了教师“情系专业、敬畏童心”的新教风,而且及时弘扬了校园的文明风尚,使每位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好教师。
资料来源:卢雨.成长的阳光——现代城区小学人文传统教育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