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幸福别人,先幸福自己。教师对教育的付出会打动学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撼。然而,目前的德育教师队伍却不尽如人意。
一是部分学校对教师的德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科边缘化,德育教师业余化,考核晋升、评优评先等评价“站边化”。上行下效,导致无论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德育教师,都对德育教学与工作重视不够,不主动精进德育之事,没半点工作幸福感,倦怠之心渐强。
二是由于德育教材脱离实际,教师开发校本教材能力和资源不足,教师照本宣科,按章办事,以传统说教为主,直觉多于理性分析,充满主观主义思想,教学手段贫乏,更没有丰富的讲授、阅读讨论、交流、角色扮演或是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
三是德育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思维不够,德育授课范围仅是学校,仅是课堂,没有将时间放开,也没有将空间拓展到课室之外、学校之外。只有师生一起探寻德育的奥秘,才能真正追寻到幸福的含义。这种德育模式即是“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把品德的形成发展单单看作是道德教育外显的结果,而对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多样化的表现关心不足,忽视了主动参与和道德修养的巨大作用”[14]。
四是德育教学和相关培训工作较少,部分德育教师专业能力较低,探索德育教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较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更有甚者没有专业认同感、归属感,教师找不到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幸福个性,无心追求专业发展。在学校的幸福德育中,教师首先要自我幸福,其次要有幸福别人的理念,最后要有幸福德育的技巧。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幸福德育培训,组织研究幸福德育沙龙、德育专业能力大赛,开设心灵驿站,引领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幸福,在德育中传播幸福。同时,成立“幸福德育”研究小组进行团队研究,评选“优秀研究小组”“最佳研究员”等单项奖,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幸福德育科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修炼并完善幸福教育之魂,精进幸福德育之业,点燃其幸福别人之情,以形成一支有幸福德育思想的教师队伍。
德育并不是一人之德育、一方之德育,而是全员、全方位的德育,追寻全校师生的幸福成长。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对师生幸福成长的作用,要保障德育工作和德育科与其他学科、其他工作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先于其他的地位。要在机制、培训、研讨、交流等方面给予德育教学和工作大力的支持,努力为德育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上升、技能提高创造条件。定期进行“拉、帮、结、派”,也就是思想上拉他一把,专业上帮他搭桥,创造机会与优秀的德育专家、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多点“派出去、请进来”的机会。
案例分享
打造幸福的育人团队
1.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的德育工作机构完善,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根据工作目标、内容,健全并落实各部门岗位责任制。
2.打造幸福的育人团队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小学深入人心,实现德育工作的全员化。
德育领导队伍建设:学校注重提高德育领导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六个一”为主要手段,即“德育领导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著作或研究一种教育思想;每学期做一次专题讲座;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社区联席会议;每学年主抓一项德育课题研究”,切实提高德育领导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精心挑选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确保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班主任培训以“六个一”为主要手段,即“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队教育活动;每学期与家长进行一次面对面沟通;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或研究一种教育思想;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针对学生进行一次书面形式的激励性评语,每月积累一篇德育叙事研究文章”,整体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以及教育操作技能和班级管理水平。
资料来源:刘叶,黄艳钏,陈玉娟等.行快乐德育,育阳光少年——××小学快乐德育的理念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笔者实地案例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