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本答辩及修改、审定(1 / 1)

(一)文本的答辩

文本答辩是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步骤,是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内容进行审核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上级主管部门如教育局、学区或中心校代表、其他学校代表、专家代表等组织成立答辩委员会,校长为自己学校的文本进行解释,并回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及专家等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文本内容的合理性、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了解校长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以及帮助校长进一步厘清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答辩不仅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发现在文本制订过程中文本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答辩促使学校校务工作公开、透明,有利于学校与社区、学校师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进一步沟通,并可以借答辩的机会向其他学校、专家和社区成员征询文本的修改意见,进一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更好的修改、完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促进学校有目的的发展。

一般来说,答辩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反馈阶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5]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答辩学校应事先沟通和协商,制订出答辩计划。

第一,明确答辩时间、地点、程序以及参加答辩的学校名单和顺序。答辩时间和地点,教育局应与学校协商,一旦确定后,要提前两个星期通知学校。答辩的地点可选在学校,也可在教育局。

第二,学校应提前向答辩主管部门提交文本和答辩人名单,了解参与答辩旁听人员的情况。答辩人一般不超过两人,答辩旁听人员的组成应包括相关社区的代表和学校师生的代表,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最好参加答辩旁听。

第三,明确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组成、答辩旁听人员的组成。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应当具有代表性,既要有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有从事教学和教育研究的专家,并尽可能保证有社区的代表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组织,建议以6~8人左右为宜。

第四,主管部门应保证把参加答辩的文本提前送给答辩委员会成员,要保证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有充分的时间来提前阅读、了解情况。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一般有五个步骤,答辩过程的记录及结果应存档,并向有关学校和主管部门通报结果。

第一,主持人介绍。答辩委员会主任宣布答辩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介绍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和答辩学校、答辩人以及答辩旁听人员的简况。

第二,答辩人陈述。由答辩学校的校长陈述,要求校长在20分钟内脱稿陈述文本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概况、学校概况、学校发展愿景、现状分析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学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具体活动等。

第三,答辩委员会提问。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事先准备的提纲进行提问,答辩人回答提问。答辩旁听人员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可以自由提问,由答辩人回答或做出解释。

第四,答辩委员会总结。自由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宣布休会,由答辩委员会单独交流意见,做出对答辩学校的评判及建议,复会后当场宣读,答辩结束。

第五,答辩意见反馈。由答辩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答辩学校提供反馈意见,答辩学校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文本。

答辩委员会可以参考下表形式书面反馈答辩结果或意见。

表4-9 答辩意见反馈表

续表

第三阶段:反馈阶段

答辩结束并获得答辩结果的通报后,学校应该召开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会议,讨论文本的修改。修订后,向主管部门递交文本,请求实施前的最后审批。

相关阅读

校长如何进行成功的答辩[6]

答辩是校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需要在准备和现场答辩等环节进行专门研究,精心策划,才可以做到成功。

首先,校长的准备要充分:要熟悉程序,亲自参与程序制订过程;掌握文本内容,必要时进行反复练习,明确主次关系;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沉着、冷静,做好心理准备;合理分配时间,把握全局,突出重点。

其次,校长答辩时做到:陈述全面,详略得当,问题、目标、活动措施是陈述重点;有问必答,抓住关键,但暂时做不到的事情,不能承诺解决;态度诚恳,虚心求教,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记录要点,必要时进行反问;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回避尖锐问题;语言精练、准确、文明;仪表端庄,神态自然,精神饱满。

另外,答辩结束时,校长要感谢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承诺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呼吁大家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校长、答辩委员会、会议组织者和观众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答辩工作。

·校长需要注意:

——必须亲自参加答辩,对文本内容进行脱稿陈述,不能让他人替代。

——陈述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

——陈述的主要内容为制订过程、概况、问题类别、目标、措施等。

——对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质询给予解答,并做记录。

·答辩委员会成员需要注意:

——指定一名成员主持答辩会,并对每所学校的答辩做出简要评价。

——提前翻阅答辩学校的文本,做摘要记录,指导文本后期修改。

——根据成员的特长,在组内做出质询分工。

——控制好时间,质询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

·答辩组织者需要注意:

——提前布置好会议室,如会标、桌签、音响等。

——做好通知,如人员、开会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等。

——安排会议记录人,摄像师等。

——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尽可能邀请上级领导和各界代表参加。

·其他参与者需要注意:

——保持安静,遵守会议纪律,必要时也可举手提问。

(二)文本的修改

文本修改是一个“广泛参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只有不断修改完善,才能最终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在制订文本时,校长要随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将合理的部分吸收到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一般而言,修改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校内讨论定稿。

学校在广泛征求校内外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后,分析现状,通过排序找到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办法的可行性,确定每个问题的奋斗目标和相应的措施,再将学校的目标根据学校内部岗位设置逐级分解。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学校师生等的意见与建议,这是防止学校发展规划脱离学校实际的最根本方法,千万不能闭门造“本”。

学校初稿完成之后,可以自己在校内组织讨论,听取来自学校直级上级和社区、师生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会后根据意见对文本做第一次修改。

第二阶段,答辩前的修改。

为了参加校外的答辩,学校要根据上级的要求,做答辩前的最后准备过程,这一过程中会听取教育局、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对文本做出第二次修改。

第三阶段,答辩后的修改。

校外答辩即学校到学区或教育局参加答辩,校长要充分地利用这次答辩会的机会,让各方面的专家多帮助、多提出修改意见,侧重点应放在所找的问题是不是学校存在的真问题,确定的目标是否切合学校的实际(过高或过低),每一个目标下的活动措施是否可行、能否保证目标的实现,学校的目标是否做了合理的分解等方面。学校发展规划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要通过答辩前的阅读和答辩中的质询情况,对每一所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给一个总结性的评估。校长根据答辩中的意见对文本做第三次修改。

第四阶段,实施过程的动态修改。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的环境与制订文本过程环境的差异及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文本的执行效果,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动态调整计划的过程,比如进度的调整、活动措施的变化、临时性的任务增加等。这是对文本的第四次修改。但这个修改一般只能是一种微调,不宜做太大的改动。而且,凡是做出修改的地方,要及时记录,并向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做出说明。一些比较大的修改,要事先与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商量,适当时候要向全体师生公示通报。

(三)文本的审定

文本的确认与审定,是文本制订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首先是学校根据答辩的反馈意见,对文本进行最后的修改,经过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确认后再次成文,并送交教育局备案存档。其次,由教育局组织人员审核后,批复给学校正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