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本的撰写、答辩及审定(1 / 1)

一、好文本的标准

一项好的学校发展规划,凝结着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社区人士等众多人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我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小学真正实现以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为核心的学校发展规划也越来越名副其实。好的学校发展规划不仅能培养师生民主、创新意识及能力,不断形成学校的凝聚力,而且能够使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注重每一个过程,绝对不走过场。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前面所说的征求意见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决定文本的撰写质量。校长如果在社区发动工作做得好、基础工作很扎实,对学校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本时也会得心应手;而如果校长并不去做上述基础性工作,而是找上几个人、闭门造车,写出一个让外行读起来很不错的文本,或者从网上复制一个再稍加修改、润色,这最终只是表面文章,不仅不可取,也不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什么作用。因此,应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般来说,好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具备如下特征。

1.问题清晰、目标明确

规划中提出的问题要真实、具体、准确,且反映制约学校发展的最根本问题。经过分类和重要性排序后,根据问题而确定的目标应具有**ART的特征,即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现实的、有时间限制的,并有鞭策力和鼓励性。

2.内容丰富、填写完整

周历表与学校的目标/活动,以及部门和个人的行动计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的总目标任务要逐级逐一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的行动计划中。周历表满足学校组织中不同群体的需求。附表填写的各项信息应确保真实,无虚假现象、合情合理。

3.程序合理、注重过程

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既要由校长和全体教职工共同承担,且相互理解、配合和支持,同时也要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相互衔接,把上级的工作要求和任务安排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对应部分中去,尽量使两者融合起来。

4.既重硬件、又重软件

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要关注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施改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管理改进以及社区与学校的共进互长。要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和发展,重点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重视学校安全和对学生的关爱,并将上述内容和学校的整体改革、不断进步有机整合起来。

5.监测到位、重在实施

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要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学校财务收支要符合学校实际,突出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计划的进度要得到系统的监测,对过程实施良好的控制,以确保实现目标。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校长、部门负责人、个人的监测要及时到位,有定性的和可以量化的证据用作评估成果,并且要有记录。

6.不断创新、体现特色

学校发展规划虽然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也没有两所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完全相同的。校长要有创新意识,结合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完成文本,充分体现自己的学校特色,不受文本框架、结构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