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
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学校发展规划仅仅是制订或实施一种文本,且这种文本常常不涉及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善以及其中有关技术的应用活动与过程等;而强调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活动和过程,且注重管理更新、责任分享以及把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于那些可实现的重点项目,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等,将使人们重新认识学校发展规划,领悟其全新的含义,对学校管理进行系统的思考,关注学校管理结构的调整、行为的改变,在参与、体验、反思的过程中,对学校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由此确定学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策略、目标定位、发展内容及保障制度、监控措施等,由此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一种系统的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管理有多种方式,如传统的目标管理、角色管理以及现代的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绩效管理等。由于这些管理方式的目的不同和侧重点的差异,加之统整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不足,因而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而把学校发展规划看成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式,不仅包含上述管理方式中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展现出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不仅使人们关注学校发展的目标、过程与绩效,而且重视在相关的活动过程中追问各种管理方式的适切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由此真正寻找到适合特定学校的管理方式,共同探索学校未来的发展策略、方法与路径。西方中小学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也表明,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有效的学校管理方式。[10]
(三)持续行动的过程
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提出学校发展的目标或设想,亦或创设一种学校发展的未来蓝图,而是通过制订、实施和评价的系列活动与过程,激励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改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改善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长期、持续、自觉的行动过程中,调动校内外各种积极因素,逐步开发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多种资源,激发学校和社区的潜能,努力将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转化为现实。
(四)注重主体性、关注内在发展
内在发展区别于传统上过分依赖外在因素和力量而忽视内在因素和动力的学校发展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如果发展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职员工及其所在社区人员的共同愿望,那么,它就不可能模仿任何一个外部的模式,必须采取上述全体人员所自主选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学校发展应是一种自主的过程,尽管外在的帮助是必要的,但这种帮助不能演变为对学校人员思想、能力以及积极性等的压抑或控制。唤醒学校教职员工、社区人员的自主性以及相应的意识、责任和创造力等,才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强调广泛参与、自下而上、责任分享
学校发展规划尽管承认国家或政府的意志必不可少,但同时也要求关注学校以及相关人员的发展意识与能力,重视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其所在社区人员的真正参与。其实,学校发展规划正是通过发扬民主、广泛采纳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来改善学校管理、设计和实施学校发展的系列过程与活动的,并由此调适学校组织内部、学校组织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获得广泛的认同,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11]
案例分享
河南省某实验小学规划节选
通过深入到河南省某实验小学,切身接触学校校长、两个校区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尤其是进行的360度系统调研诊断、文化景点考察等活动,以及回北京后开展的5次小型研讨会,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学校要创建特色学校,实施高效教学”等的要求,以及学校要进行管理体制的转变,从追求学校的数量到提高学校的质量,从对学校的维持到追求学校的绩效,学校管理模式从外在控制到自我管理,从一元、简单的行政管理方式到多元、特色的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我们认为,河南省某实验小学的规划制订与实施需要从学校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两方面进行。
(六)目的性、价值性和建构性
从学校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全局性、多元性等特性分析,应该看到,这些特征仅仅是学校发展规划的表层特征。其实,学校发展规划还具有深层特征,即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性、价值性和建构性。由于学校发展规划的非价值中立性深受制订者群体的影响,因而在研究或探讨学校发展规划时,一方面要关注整体(包括世界、国家、民族、地区等)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以长远的眼光思考、探索学校所处的大背景和全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处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一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民族、文化、习俗等之中的学校,以及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研究这些学校应该如何发展,向什么目标发展;一定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内容、发展模式等,会对哪些人有利、对哪些人不利,怎样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应深入探寻在一个特定地域中,特定阶层、群体或个体所接受过的、现在正在接受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形态,这些学校是如何塑造人(或规训人)、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进行社会结构再生产(或打破原有社会结构)的;这些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如何被“建构”或“塑造”出来的;某种学校发展规划可能会给某一特定阶级、阶层或某一群体等带来“能预见到的”“不能预见的”种种后果是什么。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性、价值性和建构性等隐含不露的特性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