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凝聚师师关系(1 / 1)

目标:

1.为科任教师提供一种和谐、愉快的交流环境。

2.让科任教师感觉到班级的向心力,主动参与班级活动。

3.让科任教师主动参与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曾说:“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疑,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因此,班主任应该注意以积极的态度主动与本班科任教师交往,把各科教师“拧成一股绳”,形成坚强的教师集体。

班主任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凝聚师师关系:第一,入学初期,可主动邀请科任教师参加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等内容的主题班会,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第二,主动并经常与科任教师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与建议;第三,主动邀请科任教师参与班级各项活动;第四,定期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讨论、交流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科任教师之间的联系;第五,尽量为科任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切记:

1.要以诚相待,平等、真诚对话,互相理解、信任。

2.要尊重科任教师,在学生面前多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

3.若科任教师提出需求,尽量为科任教师提供支持,但这种需求必须合理。

4.让科任教师意识到参与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教师应有的职责,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

[案例4-11]

对一个刚刚组建的新班级来说,学生能否迅速融入新集体,尽快形成班级凝聚力,是班级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所以当一个班级组建之后,班主任应及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开好几个专题教育班会。

……

4.班级教导会

一个班级的发展离不开任课教师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关系协调,是一个班级快速形成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当一个班级组建之后,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即与任课教师进行联系——召开“班教会”。

我们传统的班级管理,一般都是班主任负责班级的一切事务,任课教师则只负责自己学科的教学。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教学价值,各任课教师自然会过于强调本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与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协调,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如争课时、争辅导时间等,最终给班级管理带来消极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组建之后要及时开好班教会,在班教会上,班主任要把本班工作目标和重点告知各任课教师,同时各任课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建议,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目标。在统一目标的规划下,班主任就能与各任课教师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进而减少“内耗”,避免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

5.制度听证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只有在相应制度的制约下,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才能良性发展。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育名家的班级管理中,虽然学生自律性已经很高了,但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或明或暗地支撑着班级的高效运转。因此,一个班级创建之后,班主任应及时站在班级管理者的角度,制定一些班级制度用以约束、限制和预防孩子们身上一些“恶”的行为,鼓励、培植他们身上一些“善”的行为。在制度听证会上,班主任要对自己所制定的各项班级政策做出简要说明,然后请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对班级制度和工作措施发表意见,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班级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的班级制度才更符合班级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班级管理也自然会“令行禁止”。

案例来源:赵淑华,孙娜.新班当开好的几个“专题会”[J].班主任,2011(9)

凝聚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既是科任教师工作上的需要,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与教育的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利用多种条件与科任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团结互信、合作共赢的同事关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师集体,这样才能增强教育合力,有效完成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