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管理好班级,班干部自身素质必须要高,自身素质不仅包括自身的人格素养,还包括相应的班级管理素养。因此,在选出班干部之后,班主任就面临着培养班干部的任务。首先,班主任要让班干部明确他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班干部用相应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在同伴中间树立威信。其次,班主任可以设计相应的班干部培养课程提高班干部的班级管理技能。
[案例3-17]
我对班干部的培养,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大致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岗前培训。
1.向班委下发任务单,明确职责。
在选举产生第一届班委会后,要立即进行初步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班干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能将工作初步上手做起来。召开第一次班委例会时,班主任要对每一位班委下发任务单,明确其职责。任务单不能泛泛地提要求,要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
【示例】新一班班委工作任务单
班长
(1)班主任不在时代理班主任职责,负责管理班级常规事务;(2)与执勤班委共同进行午休和自习课管理;(3)组织每天早读前五分钟的读书活动;(4)组织召开每两周一次的班委例会;(5)参加学校的班长例会,做好会议记录,及时传达消息。
副班长
(1)班主任不在时与班长共同代理班主任的职责,负责管理班级常规事务;(2)记录、管理学生迟到、早退、缺勤情况;(3)负责班级公示栏的更新与维护;(3)班长不在时,代理行使班长职责。
团支部书记
(1)负责班级团员的发展工作;(2)每日检查团员佩戴团徽的情况并记录;(3)记录、统计同学的好人好事以及获得的加分;(4)负责学校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团委活动的组织落实工作;(5)负责与学校德育处、团委、学生会进行联络,及时传达信息。
……
以上任务单列出的是基本的常规工作,不包括临时安排或者后期增加的工作。由于学生干部精力有限,一个人承担过多的工作既影响自己的学习也不利于锻炼其他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给一些班干部配备若干助手,或者说让班干部组建自己的工作团队。比如,生活委员负责的工作比较多,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要建立生活委员的工作小团队,4个人左右,每个人分担一部分工作,生活委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小团队。
2.班干部递交工作计划,进入角色。
班干部根据任务单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阐述自己如何完成这些工作,包括准备一些记录的工具、安排工作程序等,都要在班干部向班主任递交的“工作计划”中呈现。这项工作需要班干部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主动性。
班主任要与每一位班委认真研讨工作计划,并适当修改和调整。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后,班干部开始进入各自的角色。
由于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初期要做大量工作,失误会比较多。我的基本原则是“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指责抱怨班干部毫无意义,对他们也不公平,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在班干部正式上岗工作之后,我还要经常花一些时间与他们谈心交流,做进一步的指导。经过半学期的工作,班干部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对班干部的培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步,中期述职。
学期过半时,班干部每人向班主任递交一份“中期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半学期以来,做了哪些工作?自己认为做得比较满意的工作有哪些?自己认为工作的不足之处有哪些?哪些方面还需要班主任给予指导和帮助?
班主任对述职报告进行面批、点评,解答班干部的困惑并予以必要的扶持帮助。班干部撰写述职报告,一是总结经验,二是初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三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监督。
经过中期书面述职后,班主任应提高对班干部下半学期工作的要求,实现从“会做”到“做得好”的发展目标。再经过半学期的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到了学期末,对班干部的培养进入第三个环节。
第三步,期末评议与表彰。
在学期末,利用一节班会时间,举行班干部公开述职,可以准备讲稿、课件或道具,班主任提出指导意见。有了中期述职的经历,班干部可以比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期末班干部评议的大致流程为:班委提前一周准备述职;公开述职每人一分钟;全班学生对班委投票;票选结果由班主任反馈至班委本人;表彰本学期“最佳班委”和“优秀班委”。
以上三个步骤是新一班以一个学期为单位对班干部的培养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案例来源:陈宇.培养给力班干部[J].班主任,2013(7)
案例中,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更多是从工作出发,先是让班干部明确各自的角色,然后指导班干部写工作计划,最后通过中期述职与期末评议引导班干部进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促进班干部的成长。
[案例3-18]
我班的班长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近一年。
第一阶段主题:赢在执行力
目标:向学生传递一种自信,让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提高班长的执行力,让班长站在一定的高度,开阔视野,制定班级愿景并努力实践。
重点和难点:拓展视野,制定班级愿景,完善管理体制。
教材:既是大学教授,又是八家企业总裁的余世维撰写的《赢在执行》《领导性格》《打造高绩效团队》三本书中的部分章节。
形式:读书研讨与案例研究相结合。
过程:提前一周将教材发给学生并拟定3~5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在正式上课时,集体研讨提前留下的问题,相互碰撞,达成共识。最后,结合本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研讨《赢在执行》中《执行力不佳的8个原因》一文时,学生的焦点集中在第三条,即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可行性。新任班委制定的《卫生考核制度》成为主要批判对象。制度原文如下:
1.个人区域内(桌、椅下,座位周围等)不得出现垃圾。
2.在打扫卫生时听从安排、不得逃避。
3.体积大、有油、有水的垃圾(饮料盒、方便面盒、餐盒等)不能放入垃圾桶。
4.禁止在教室内、阳台上吃早餐。
5.打扫卫生的小组如未得满分需要重新打扫。
注:对违反以上规定者,依实际情况做出打扫一天以上、一周以下卫生的处罚。本规定未尽事宜,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这一制度只注重结果和惩罚,在执行中遭遇阻碍非常正常。通过学习班长课程,班委自觉、自发地修改考核制度。经过讨论,一份新的《卫生考核制度》应运而生。(见下表)
第二阶段主题:中国式管理
目标:让学生学会沟通,在保证执行力的基础上,懂得如何交流和协调关系,以三分法看问题,形成一种寓情于法的班级管理方式。
重点和难点:在保证执行力的基础上,学会宽以待人与坚持原则并用的管理之道。
教材:卡耐基的《说话的艺术》、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
形式:教材研讨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案例以班级发生的问题为主。
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中国式管理观点,每次选取2~3条展开研讨,力求批判性地吸纳,逐步形成班级共识与发展的理念,并将其内化为班级管理与发展的理念。
1.组织的功能,是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干部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所以,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而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2.以化解代替解决,以教育代替管理,以帮助成长代替规则处罚。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我国班级发展的实际情况。
3.不要因误解而放弃,“持经达权”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4.中国人擅长用二合一代替二选一,所以中国式管理是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5.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和依理应变。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
6.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断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7.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能大智大慧地做决策。
8.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研究与研讨,师生、生生之间逐渐在班级管理理念上达成共识,班委在保证执行力的同时,增加了柔性的因素,一个个矛盾得以缓解,同学之间相互理解,走向良性循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管理理念逐渐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在改变认知的过程中,思想道德水平亦得到提升。
第三阶段主题:积极管理
目标:了解并理解班主任的教育情怀,认同班主任的教育理想,与班主任共同开展班级愿景规划和班本课程开发。
教材:干国祥的《积极管理》、克拉克的《教育的55个细节》和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重点和难点:开拓管理视角,为文化治班积累经验,做进一步的准备。
形式:读书研讨、无领导团队模拟实战。
班长课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执行力与领导性格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我的教育理念也得到很好的渗透,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在班级管理和发展上形成了默契。在参与班长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塑造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积极向上和自我发展的种子被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心中。
案例来源:梁岗.借助“班长课程”,助推学生成长[J].班主任,2015(4)
案例中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训思考比较系统,设计也比较系统,对班干部的培训也比较系统。班主任围绕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围绕执行力、人文管理和文化管理设计课程,在课程培训开展时,从班级管理中的细小问题出发,通过阅读书籍、问题聚焦讨论、现实改进等不断优化班干部管理班级的能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管理素养,更为班级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案例3-19]
班委改选后,更换了一半新面孔。为了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团队效率,通过体验、感悟、反思等形式增强班委的责任意识,我尝试用分组责任对抗游戏的方式培训班干部,取得了显著成效。
培训活动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举行,共分为分组、报数游戏、盲人和跛子游戏、吹气球游戏、奖惩和总结五个环节。同时规定,除分组环节外,每个环节的活动之后要进行讨论分享,将每个活动分析透彻,让学生玩有所得、玩有所悟。
第一环节:分组
新上任的班委和原班委之前几乎从未共过事,我将新班委和老班委交叉分为A、B两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以自荐形式推选出一位组长,组长要为小组的比赛结果承担责任。
很快,班长和安全委员分别自荐为A、B两组组长。我反复地询问两个组长,是否自愿成为小组长,是否愿意为小组承担责任。在得到他们坚决而肯定的回答后,游戏正式开始。
第二环节:报数游戏
报数游戏要求所有人按照座位顺序,从1开始报数,遇到含7和7的倍数的数高喊“Pass”。哪组有学生出错,其所在小组记失败一次,活动采取五局三胜制。
这个游戏的经典之处在于即使玩过很多遍,仍然可能出错。果然,尽管大家小心翼翼,B组仍然在懊悔、遗憾中输了。接着,我让大家谈谈玩游戏的体会。
班长说:“对不起大家,身为组长,我报错了数,害小组丢了一局。”生活委员:“没关系,我们小组最后不是赢了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
听完大家的分享交流,我总结道:“报数游戏就像我们平时的工作一样,虽然很熟悉,但还是可能出错。这些错误会在游戏中给团队拖后腿,在工作中给班级造成损失。在团队中,如果有人出错了,应该像副班长说的那样:大家一起努力弥补损失,争取下一次获胜。”
启示之一:人人都难免出借,出现错误后,大家一起努力弥补损失。
第三环节:盲人和跛子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安排两名班委用红领巾蒙上眼睛扮演“盲人”,其他班委扮演“跛子”,只能单腿跳着走路。每组学生完成一条指定路线的往返(从班级出发至楼上绕一圈回到班级,包括上楼下楼)。游戏开始前可以讨论策略,走出教室后游戏正式开始计时,游戏过程中不许说话,本组最后一名学生回到教室计时结束,所用时间少的小组获胜。
若出现“盲人”看路、“跛子”双脚着地或说话现象视为犯规。犯规小组要从起点重新出发,且连续计时。
……
我总结道:“在这个游戏中,‘盲人’的优点是两条腿灵活自如,缺点是看不到路;‘跛子’能够看清路,但只能一条腿用劲。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我们是一个团队,只有扬长避短、共同协作,才能让整个团队更好地运作。如果发现同伴有了问题,应该及时纠正,大家拉他一把,共同前进,互帮互助才能成功。”
启示之二:一个团队只有扬长避短、共同协作,才能高效率运作。
第四环节:吹气球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四人,分别代表“嘴”“手”“脚”。“手”负责把气球拿到“嘴”边,并协助“嘴”把气球吹起来,再送给“脚”踩破。完成时间最快的小组获胜。这是一个挑战团队协调能力的游戏。
比赛结果是A组获胜。
启示之三:大成功必须依靠团队协作,个人只能取得小成功。
第五环节:奖惩和总结
最后A组以总比分2∶1获胜。我在祝贺A组取胜的同时,把B组组长请到前面:“分组时,你说过,愿意为B组承担责任?”“是!”B组组长站起来大声回答。
“那么,请你为失败接受惩罚——做30个俯卧撑,请!”“这……”B组成员惊呼起来,空气仿佛凝固了。
B组组长也愣住了,很快,他笑着对组员说:“我说过要为大家负责,我做。”
在一片加油声中,B组组长完成了30个俯卧撑,B组的伙伴们赶紧把他扶起来,并把水壶递给他。
我让大家分享观看B组组长做俯卧撑的感受。
女体委说:“很揪心,我们大家的错却让他一个人来承担。”
安全委员:“我觉得这是应该的,我当了组长,就要负这个责任,为团队的成绩负责,不论成功还是失败。”
……
启示之四:班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最后,活动在学生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我相信,他们对如何当好班干部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也一定能很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带领班级取得更大的进步。
案例来源:陈彤.责任对抗游戏——一次班干部团队培训的尝试[J].班主任,2013(11)
案例中对班干部的培训主要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班主任围绕班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责任、合作、专心、效率、担当等,通过游戏来开展培训,让班干部在实际情境中体会自己应该具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