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世纪开始,西欧文明逐渐走向和平与稳定。基督教在教育上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复兴。日耳曼人在脱离了原始状态走入了文明时代之后,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除占主体地位的基督教教育之外,世俗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当时的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成为中世纪世俗教育的典型代表。
一、宫廷教育与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复兴
8世纪中叶开始,整个西欧逐渐摆脱了动**与战乱,在欧洲大陆、不列颠岛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王国。世俗君主开始试图对领土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国家的日常管理中,教士阶层逐渐成为国王的依靠,他们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掌握“七艺”中的算术、几何、文法、修辞、逻辑等知识,对管理国家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士阶层在政治领域的崛起使世俗君主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日耳曼诸王国中的君主开始在宫廷中开办学校,邀请各地知名学者讲学,对王室成员和贵族青年进行教育。在西欧的宫廷教育中,最有名望的就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和萨克森国王阿尔弗烈德的宫廷教育。
查理曼是西欧宫廷教育的先行者,他积极邀请在欧洲极负盛名的约克修士阿尔琴(Alcuin,约734—804年)来宫廷建立学校。查理曼希望阿尔琴能够将他的宫廷建立成王国的学术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宫廷学校中,教士们教授“七艺”的主要课程,特别是拉丁语的文法。此外,宫廷学校中的教师还在阿尔琴的领导下整理和编订古籍与罗马文献,作为教材使用。依据日耳曼人的习俗,国王并不永远居住于王国的首都,而是巡游于他的各个领地,以及需要其保护的地区。国王的宫廷和大臣也是随着国王不停巡游的。因此,查理曼的宫廷学校也随着宫廷的移动而四处转移。宫廷学校在王国内的巡游,使得很多各地贵族子弟进入宫廷学校就读,这增强了贵族子弟的求学热情,也加大了各地领主对教育的重视。
阿尔弗烈德是不列颠岛上萨克森王国的有为君主。他十分尊崇查理曼所举办的宫廷学校。因此,他积极招揽不列颠和欧洲大陆各国的人才举办自己的宫廷学校。在宫廷学校中,他不但要求教师传授“七艺”,还要求一部分教师讲授用萨克森文字编写的传统诗篇。
二、领主附庸关系与骑士教育的兴起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的一个独特的世俗教育领域,它植根于日耳曼人的社会传统。骑士源于日耳曼人诸原始部落入侵罗马时期的亲兵制度。所谓的亲兵制就是在日耳曼部落征战时首领和士兵所缔结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规定,部落首领带领部落的士兵外出征战,士兵要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障首领的安全和荣誉,同时获得征战的胜利。而首领则有义务保证将战利品合理地分配给士兵,并给予士兵应有的救济,保障士兵的荣誉和尊严。在这些亲兵中,一些较富裕的,可以饲养战马,制作铠甲,并随军带有一名仆人的士兵被称作骑士。由于骑士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受到部落民众的尊重。此后,骑士的称号一直保存了下来。
8~9世纪,西欧社会逐渐走向稳定。骑士也从一个重要的战争角色转化为一种荣誉称号。国王和一些大贵族为了彰显尚武精神,将亲兵制时期产生的骑士称号,授予自己手下出色的骑兵或仆人,用于表彰此人对领主所表现出的忠诚和英勇。有一些领主甚至会赐给自己的骑士一小块土地,作为骑士领地,保障骑士的经济来源。
骑士与领主之间有着一种契约关系。册封骑士时,领主和骑士要互相承诺达成契约。在契约中,骑士要保证对领主的忠诚,誓死捍卫领主的生命、荣誉和财产,领主则保证公平地对待骑士,为骑士提供救济、为骑士主持正义。9世纪以后,骑士的形象逐渐被整个社会所美化,一个骑士应该具有怎样的形象和精神引发了西欧社会的探讨。
到11世纪为止,一个合格的骑士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品德方面,一名骑士要勇敢、忠诚、慷慨;在信仰方面,一名骑士要忠实于教会、服从于上帝的召唤、保证品格的高洁;在人际交往方面要礼貌、谦逊、仁慈、具有浪漫气息等。这些品质都被统称作骑士精神。
中世纪西欧的骑士教育内容比较繁杂,但是出身良好的贵族家庭则有比较系统的骑士教育方案。在一个希望孩子成为骑士的家庭,母亲从幼童时期就开始给孩子教授初步的宗教道德和骑士精神。到儿童七八岁时,家长会将孩子送到较高等级的贵族家中当作侍童,侍童一方面为领主服务规范自己的礼仪与行动规则,另一方面跟随领主学习识字、弈棋、吟诗、歌唱和宗教礼仪;12~14岁,优秀的侍童会转化为侍从。侍从已经与领主形影不离,成为领主的有力助手,领主会指导侍从骑马作战,使用各类武器等。表现优异的侍从可以上升为见习骑士,只有见习骑士才有机会被册封为骑士。在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成为一个理想的骑士必备的素养,被称为“骑士七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