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1 / 1)

义乌教育史 吴一舟 298 字 6个月前

1949年5月,义乌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这一时期,党和政府接管、改造旧有的学校,对旧教育进行整顿、调整和改造后,学校逐步恢复正常秩序。

为了办好社会主义教育,党和政府提出了“教育向工农开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并全面学习苏联经验。1953年后,义乌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努力,义乌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1958年,国家制定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提出“大跃进”的口号,教育事业转入全面、大规模的发展。以后连续几年遭遇大面积自然灾害以及与苏联断交等困难,整个国家面临最严重的困难,教育事业也因此陷于困顿。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教育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至“**”前,义乌教育事业虽受到“整风反右”、“大跃进”和“教育革命”等“左”倾思潮和运动的影响,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阶段,但教育发展的步子并没有完全停顿,在全国教育形势的推动下稳步发展,特别是在初等普及教育方面,从义乌的实际出发,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开展多形式办学,使学校发展迅速,初步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基本需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体系。